人 生 感 悟

——勤奋和感恩——


张 茂 荣


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而出生在热带海岛而后又离开海岛的我们,更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历史时代,诸如:荷兰殖民时代、日占时代、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反右、三面红旗、四清运动年代,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年代,还有香港回归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等等等等。每一个时代和年代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的人生,如:日占时代不但造成许多人流离失所,过着苦难的童年,还导致母校“巴中” 战后成立和迅速壮大,使我们在巴中接受完整而传统的中学教育;加上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政府仍执行歧视和排斥华人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许多多人陆续回国升学;而文革更导致有的人们不得不离开曾经满怀激情从异国他乡投奔的神州大地…。

经历过战争、暴乱、天灾、人祸,人生的跌荡起伏,能够活到今天,继续观赏这充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千变万化、光怪陆离、彩色缤纷的世界也真不容易,虽说人的一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瞬,往事已无可奈何地一去不复回,只有似曾相识的秋冬春夏不断陪着我们在轮翻更替。现在确实常常感到往事如烟,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如果仔细回忆梳理,会有许多值得纪念和感悟的人和事。

总的说来,一生虽经历不少波折,但事事都有因果关系、福祸相依:日寇南进时,全家遭暴徒抢劫一空,童年生活苦难,却养成刻苦和节约的习惯,从而在屡遇困难时,终能慢慢化解。最刻骨铭心的是从上海到香港之初,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面紧张打工、一面日以继夜地苦读英语和外贸业务,才终于能在洋行站住脚,继而被公司派回上海直至退休。从而经艰苦努力后,为上海引进巨额投资项目,建立综合性的大型化工生产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算是另辟蹊径,实现当年回国的初衷,为中国的化学工业稍尽绵薄。

因此,十分感谢父母的恩情,他们生养并含辛茹苦带大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千方百计供我们上学,还让我童年时就进入社会,得到难得的磨炼;还十分感谢中学母校“巴中”,和大学母校“华东理工大学”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得到文化技术知识,以及掌握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终生受用;也感谢工作过的椰城“振强学校”,让我在那里教了五年书,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鼓励下,初步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教书育人、体会为人师表的责任。那五年的粉笔生涯,不但让我回馈家庭和社会、筹足回国旅费和行李费;它对大学毕业后留校十七年的教学工作,以及被公司从香港派回上海后,和年轻同事相处、互学,培养当地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要感谢我到香港后工作了22年的德国“拜耳公司”,使我出港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养家活口。有人说改革开放可算是中国的又一次“洋务运动”,能在改革开放洪流中的一个小小领域,跟随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学着和洋人打交道,了解西方人的习惯、思维、行为、工作方法,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各种看法,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保持旺盛的精力,平和的心境…。然而改变我们以及中国的命运的关键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管身在何时何处,对我们这辈人来说,中国繁荣富强,是我们曾为之贡献青春和始终耿耿于怀的强烈愿望。

上天对我们不薄,7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遭到长期严重缺衣少食之苦。有从小就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即使在大陆时都天各一方,但始终相互关爱;也庆幸有位贤内助,还在她念中学时,就相互依恋、海誓山盟。我先行回国后,南北半球鱼雁频传,解相思之苦达三年之久。婚后共同维持家庭,扶养和教育孩子。虽时有磕磕绊绊,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还有了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那未满一岁却逢人便格格欢笑、可爱的孙女,补偿了我们没有女儿的遗憾。有不少在人生旅途中能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甚至同甘共苦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他们有的在印度尼西亚、有的在中国、有的在香港,还有的在欧美,包括在那里的老外。如今虽不能朝夕相处,有时来往书信或电邮、电话互通信息,倍感亲切温馨。偶有机会相见,则无比欣喜,感慨系之。好比去年(2007)巴中53年届校友的杭州聚会,大家或引吭高歌,或促膝谈心、或相互扶持、或笑谈趣事甚至狂纵恣肆,不觉老之已至。同窗之情可掬,会后尚可回味把晤的欣慰和激情,不亦乐乎!

一切都是“缘”。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老师、同学、朋友、同事等,能够在人生旅途中相聚、相遇,都是难得的缘分,殊足珍惜;遇上不同的时代,也是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们共同的命运。现在同辈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一切成、败、得、失都已成过眼烟云,渐行渐远。只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第一和第二故乡浓浓的乡情常在。

写于二○○八年六月       





 文:张茂荣

编辑:陈芷芳

二○○八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