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 却 的 回 忆

曾 三 请 ( 印尼 )




    有些事该牢记的偏偏忘了,有些事该忘却的偏又忘不了。一缕悠思引人进入时光隧道里。──那是1981年1月份某天中午,“印度尼西亚国立广播电台”华语部对外广播主任郭汉民和伊丽娜夫妇俩,由梁碧莲校友(巴中58年届)荐引,特地登门商请参加广播工作。其实早在1965年华校还未被全面封杀时,黄南光(Sunanto)曾相邀参与上午的广播。他是“群进学校”教师,也是印度尼西亚电台华语广播员,在巴中初中毕业后,直接考“厦门大学” 函授部进修。

    正好那时群进学校的校医高建勋(Ko Kian Hiun)医生夫妇要到中国观光旅游,下午放学,我下班后替他们补习日常运用的华语和简易汉字。其实外子也正在替一位巴中教师代上午的课,由于时间冲突,从而使我们当时未能实现成为电台广播员的梦。现在终于实现了夙愿,而是在黄南光推荐下的16年以后,更是在我经历风云多变的颠沛生活以后,不知该说是巧合还是缘分?

    那时,大部份华人不知道印度尼西亚国立电台有播放华语节目。苏哈托登台后全面封杀华文,全印度尼西亚只有《印度尼西亚日报》和“印度尼西亚之声” 两种华语媒体,没有被禁锢。在局部保留中华文化,在融入主流社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体育运动的领域上,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进行友好往来,在促进友好关系方面,起着一定的桥梁作用。

    巴中师范班1951年第一届校友梅超南(人称梅姐)已经在电台工作了10多年,她是1950年进广播界,1966年苏哈托登台后才停职。在她工作的那些年代,风华正茂的她,自有多姿多彩、盛极一时的辉煌业绩。

    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Radio Republik Indonesia),简称 R.R.I. ,成立于1945年独立后。当初设于日惹(Jokja Karta),不久迁到雅加达 Jalan Merdeka Barat 4-5。从1946年9月11日开始向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进行正式广播。于是每年的9月11日成为电台的广播纪念日。这一天电台全体技术人员、广播员、翻译员一起举行庆祝仪式,祷告“切东朋饭” 聚餐等。1983年印度尼西亚新闻部长哈尔摩诃(Harmoko)亲临盛会,同时进行视察。

    早期的广播只限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法语、华语、阿拉伯语和印度语。后来增加马来西亚语、泰语、德语和日语,取消印度语。形成以9种语言对外广播的强大阵容。1986年再增加西班牙语,从此便以10种语言对外广播。此外,还有纯国内24小时的首都节目(Siaran Ibu Kota)。

    华语广播时间初期是每日早、午、晚三次,后来调整为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在下午5时至6时。

    广播内容有:《每日新闻》、逐日分类播讲的《时势评论》、《群岛风光》、《文化艺术》、《经济建设》、《我国与世界》、《妇女园地》和《今日雅加达》。负责翻译每日新闻的是郭汉民和蓝树青(Alam Wijaya),后者也兼任广播员。其它栏目的稿件除了《妇女园地》外,都是由丘兆铭翻译。这些材料都是直接由新闻部发下来的。郭汉民退休后,丘兆铭和蓝树青也相继病逝,便改由巴中56年届的李秉熙和65年届的丘家鸿代替。

    至于《妇女园地》,是介绍我国妇女在文化知识领域及捍卫乡土、前线作战,还有农林、畜牧、医药、工业等方面的模范事迹。此外,还录音访谈雅加达当时的三位出色妇女。先是访问 Pelangi Senja 妇女会的 Ibu Lianny(温银莲),然后是继承“保良局” 和完全小学的 Ibu Cua Ma Cun(蔡玛尊夫人),还有是巴中58年届校友,现任中医针灸师吴惠娇。

    娱乐方面有《听众点播》、《怀旧歌曲点播》、《重温旧梦》、《歌乐天地》。交流方面有听众信箱和录音访谈外地歌星,或访谈外来的商业和体育代表团。例如:1985年和 Taufik 、蓝树青访谈天津足球队的赵佩琢和刘新生;1986年和梅姐采访中国博览会馆长崔玉山、韩德信、翻译李志学;1987年又访谈台湾经济贸易代表白先道、陈健胜和李建立;还有文化交流协会的邢秉顺和林朝中。1988年接近中印恢复邦交前,访问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展览会的梁文和刘承雄。1989年新加坡广播员何子石、陈英来、吴雪妮、白素莲四人前来电台参观以及交流心得和经验。1990年中国新闻部长艾知生率领国际广播电台的翻译金锋、马元和、广播员张顺英等七人,专程从北京来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作友好访问。

    听众点播方面是以星、马、廖岛及坤甸为最,有时还通过听众信箱提些问题要我们回答。尤其坤甸的听友们,在春节时会成群结队来电台拜年、拍照。我们也破例让他们通过电波向自己的亲友们祝贺问好,皆大欢喜。

    歌星访谈方面也是以星、马、港、台的几位歌星如:黄清元、陈建彬、崔苔菁、吴静娴、黄鹂、邓妙华、大小百合、张帝、费翔、林新怡和江梦蕾等。

    回顾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初期的广播员有:梅超南(巴中51年届)、梁凤翔、汤正垣、张德强(三人都是53年届)、黄南光(?)、李育正(50年届)、熊华兰(62年届)、赖沐莲(68年届)共8位。其它还有何谷香、罗时熙等。可见巴中各年届校友,默默地进入印度尼西亚广播界,也静静地无私奉献。如今健在的有梅超南、汤正垣、曾三清、熊华兰、赖沐莲、丘家鸿和在香港的梁凤翔;李育正、张德强、李秉熙和黄南光四人都已先后谢世。

    电台有两句统一的口号,就是:“Sekali di Udara! Tetap di Udara!”语言铿锵有力,豪气万丈,这口号永远在脑海里回荡……。


网页编辑:陈芷芳          







感 谢 您 浏 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