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兴与他的家族
前言:2007年巴中53年届校友在杭州聚会后,同学们建议出一本特刊以纪念毕业55周年。回香港后,我曾向子兴征稿,子兴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可写。去年十二月,子兴携子孙去广州旅行,约见了陈芷芳同学,芷芳也请他写写成功经历,子兴还是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这次见面,芷芳写了一文登在巴中网页)后来经我们商量,由我约见子兴详谈,遂写出这篇文稿。
——清琪 2009年1月
我认识姚子兴已足足一个甲子了。
六十年前,子兴给我的印象是:诚挚、热情和谦虚;六十年后的今天,子兴依然是那麼诚挚、热情和谦虚,与老同学和老朋友的深厚友谊并没有随着时间而逝去,而是歷久彌深。
近年来,子兴享受退休生活,带着子孙各处旅行。所到之处,若有锡江和巴中老同学,他必尽量腾出时间,邀请老同学们共膳叙旧。
姚太和子兴佳偶天成,姚太也是真挚、热情和好客。当子兴邀请老同学们聚餐时,姚太例必参加,热情地为客人们夹菜添肴,其实这些锡江和巴中的客人们,她之前并不认识。
子兴一家三代二十三人,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他的儿子、女儿及媳妇女婿们,都是留洋学成归来,但都没有洋气,对父母的朋友们都很尊敬和客气。他们有的帮助家族做生意,有的自立门户,个个勤劳工作,正直为人。每逢佳节,全家老少欢聚一堂,非常热闹,令人羡慕。
国有国风,家有家教。谈起子兴的家教,应由他的祖父姚爷爷谈起。姚爷爷和他的兄弟离开莆田的贫穷农村,飘洋到印尼望加锡(錫江)谋生。他由低层做起,经过三十年的拼搏,才打下基础。姚爷爷非常关心乡亲,凡是有从家乡去到望加锡的,不论认识与否,都会派自己的职员去码头迎接,免费提供食宿,留在自己的商店里学习,使这些离乡别井、无所依靠的乡亲们獲得温暖的照顾。等到他们熟悉了环境,学会当地语言,有了谋生的一技之长,愿意自立创业的,姚爷爷又免息给他们本钱和赊货。姚家的热心慷慨家风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子兴的父亲姚伯伯,在莆田的农村出生,十一岁也离开了家乡到了印尼,开始他的谋生生涯。当时他没有条件上学,文化程度低,使他在谋生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吃了不少亏。年轻的姚伯伯下定决心,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外语,坚持不懈,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中文、英文和印尼文。姚伯伯并不就此满足,他再进修拉丁文和学习国际贸易知识,从而使他的生意向外国发展,进口和代理汽车零件及整架汽车,生意越做越起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印尼,经济不稳定,印尼币多次贬值,这就是大家所经历过
的“剪钞票”。姚家做进口生意,汇率波动是生意的最主要风险。这个时期子兴已开始帮助他父亲做生意,在交易中已经签订的合同,若遇到汇率损失,姚伯伯總是教导他儿子,不要把损失转嫁给客户,一定要守信用按原合同执行,损失由自己承担。待客真诚和讲信誉,得到了众多客户的欣赏,放心和他们做生意。
七十年代初,印尼的经济开始发展,政府不断引进外资,外国资本更多地进入印尼市场。有一家世界出名的日本公司叫“普利司通株式会社”(Bridgestone),计划在印尼建立一座规模巨大、现代化生产的汽车轮胎制造厂。当时印尼政府的条例,外资必须和本地资本合资才可建立企业。因此该日本公司必须物色可靠的本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当时子兴已经独立经营,他的公司已有一定规模,多年来信誉良好,符合日本公司的条件,因而受日本公司的邀请成为股东之一,合资成立了“印尼普利司通有限公司”,在雅加达建立厂房生产轮胎。后来该公司经过二次扩大厂房和设备,现已发展成为普利司通集团的最大生产基地。
子兴对生于斯的家乡的感情,正如《诗经》所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多次慷慨解囊捐款兴建学校和医院。他对所捐建的项目非常重视,不仅出钱还出力。例如“莆田市平民医院妇幼儿科大楼”,楼高六层,有住院病床一百张,子兴在印尼聘请著名建筑设计师按外国医院的标准做设计,自己把图纸带回莆田和国内的建筑师一起讨论,对工程细节、建筑材料和设备选型,都要亲自过问,一丝不苟。在大楼施工期间,他不辞辛苦几次回乡,亲临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和建筑质量。子兴出钱又出力的精神,得到了莆田市各级领导和乡亲们的赞赏。省和市的领导曾问过子兴,需要什么帮助?子兴哈哈大笑说:“没有,没有,什么需要都没有”。子兴在国内没有任何生意,也不要什么名衔,他的捐款只是基于一个朴实的乡土感情和爱家乡的情怀,他希望家乡人民生活富裕,教育程度提高,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日子过得健康快乐。
子兴的子孙们全部都在印尼出生和成长,他都要带他们回莆田家乡和到国内旅行,有的去过二、三次,去认识祖辈的家和认识中国。
这就是咱们的老同学姚子兴和他的一家。
2005年五三年届同学参观印尼普利司通轮胎厂 前排左→右:梁凤翔 姚子兴 林家骏 潘维哲 后左:黄庆云 右:陈银英
子兴全家福照
游览香港迪士尼乐园
捐建的莆田市平民医院妇幼儿科大楼
医院大堂内姚焕章先生(子兴的父亲)铜像前合影 子兴夫妇(左4、5)邱清琪(右1)
子兴昆仲捐建的小学
网页编辑:陈芷芳
二○○九年三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