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娥媚”
(Capgome)


UC53


    春节一过,元宵节就将接踵而至。今年经济形势好,香港股市大旺,节前股价升了又升,香港人的财富增值,消费阔绰,商店、食肆顾客盈门,尤其是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白天黑夜人山人海,铜锣湾一带车水马龙,彻夜喧闹。过几天元宵不知会有什麽噱头,拭目以待。

    然而,最难忘是少年时在印尼椰城的“札娥媚”Capgome),我只知 Capgo 是闽南话“15”,香港的印尼餐厅菜单上,把“Lontong Capgome”的 Capgome 译成“十五夜”,也就是正月半元宵夜晚的意思。客家人则把“札“当动词用,有“叁与”、“涉足”等意思,常说:“去‘班芝兰’札娥媚!”,好比香港的中学生常说:“擒日 Miss dic 嗯 Dic-tation?”即情把 Dic-当动词。那时椰城的“札娥媚”就好比嘉年华会,华人、印尼人、阿拉伯人、洋人都欢天喜地在正月十五夜到“班芝兰” 、十六夜到“老巴杀”(Senen) 、十七夜到“干东墟”(Mester) 载歌载舞游街狂欢。其实椰城的 Capgome 并不像南美或欧洲的嘉年华,既没有浓重的化妆和好比“桑巴舞”那样性感的癫舞,也少有中国式的灯笼、灯谜(听父母说,荷印时代有)、吃糯米丸子(上海人就叫‘元宵’),人们都是自发地夜里集中到“班芝兰”大街,有的几个人一组、有的叁加到用绳子围在一起的人群里,围内有印尼人吹打的“荷兰吹”(Tanji)洋乐队,也有“古郎章”(Keroncong)弹奏着名的 Jali-jali、或 Gambang Keromong 乐队击打出耳熟的曲调,男男女女边走边跳。不是跳“桑巴”,也不是跳中国的“秧歌舞,而是跳印尼的 Joget 及各自发挥的不知什麽舞,印尼人好像通称之为 Ngibing。我只记得有一年曾经出现过“山东同乡会”表演的“高跷”,化妆成西游记中唐僧和他的徒弟到西天取经的人物。有的绳圈内是醒狮队(Barongsai),锣鼓声虽震耳欲聋,但却最受人们捧场,叁加入圈者众。

    印尼可以说是男女之间最开放的回教国家,妇女不用穿几乎把全身所有肌肤都遮盖起来的黑色服装,可以和男人一样上学、工作。男女一起在“芝利翁”河入浴也是当时椰城傍晚时分的一道风景线。至於在居民区街头巷尾,“北渣蕃”和“蕃婆”打情卖俏、甚至动手动脚是屡见不鲜的事。因此,“札娥媚”时,小商贩乘机卖细长、一头曾用火烤热弯出一个手柄的藤条,价廉而物美,几乎人人手持一条,女人们则用他来鞭打企图乘机有非分动作的“登徒子”。我回国时曾经带回两条这种美丽斑斓的藤条,对角斜放在大皮箱里。然而,几经多次折腾、搬迁,不知从何时开始不见了它的踪影。

    经过三十多年的禁令,现在春节已经成为印尼的公共节假日,栖梧兄转贴了新华社记者报导印尼华人今年过春节的消息,令人高兴。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札娥媚”,然而今年椰城大水,YJ 大妹还担心“班芝兰”也难逃水浸,相信已无“娥媚”可“札”矣 !其实,过去的“札娥媚”,反映各民族同乐的和谐气象,太值得恢复,并与时俱进加上新的内容,营造更加美好热烈的氛围。


200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