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逾百岁的教育界前辈
李和生女士


UC53


    不久前,到江蘇南通參加原“中華中學”校長、已故 李春鳴 先生誕生115周年的紀念活動,深感李校長那一代人在一個多世紀前投身華人教育事業,把印華教育從私塾改造成現代化學校、把現代科學知識帶到南洋的豐績,春風化雨,披澤學子,貢獻良多,令人感佩。

    幾天前,突接梁維耀來電,原來他於本月十日因母病趕回香港,可惜104歲高齡老母已於她到達前3個多小時于九龍瑪伽烈醫院息勞歸主、與神同在。

    青少年時,我和維耀是在“丁基” 的緊鄰,他已故長兄維德和我同班,在“廣仁學校” 讀小學時,常和他以及家駿等一起上學,他們的母親李和生和家母是上下年紀的人(四年前先母在香港辭世時享壽94歲),曾在小學同過校,離開學校後又都投身教育界。我常常去梁家和維德玩或做功課時,一進門就叫她“和生姨”問安。五年級時我踢足球踢斷右腿骨,駁骨療傷期間,維德天天騎單車載我上學和放學。

    去年初,老人不幸中風入院搶救,出院後在“美孚新村”家中療養。同年盛夏,我和昌斐兄以及紫夢到美孚和維耀伉儷相見傾談,看老人因中風後遺症臥床不起,由兩位印尼傭工日夜輪流服侍。維耀生性純孝,近幾年頻頻和夫人蓮珠從英國返回香港陪伴老母。

    李和生女士于1906年生於印尼“巴達維亞”(雅加達),性格爽朗率直,仗義執言。她自幼接受教育,就讀于巴城宛琅岸“中華女學校”。中四畢業時正值歐戰結束不久,國際政治經濟動盪。印尼的華文教育剛進入由私塾向現代化學校轉變的萌芽、發展時期,師資缺乏。她雖出身富庶家庭,卻毅然追隨印華教育界先賢,獻身于華僑教育事業。先在巴城“八帝貫中華會館學校” 即“八華” 開始她教書育人的生涯,當時的同事包括後來創建“華中” 的李春鳴先生。接著到“井里汶中華學校”執教,在該校認識了由星加坡來的同事梁天賦先生(已故),同校還有劉金端老師(已故,司徒贊夫人)。後又隨梁天賦先生從井里汶轉回巴城,共同進入“福建學校”,梁就任該校校長。兩人結為夫妻後相依相伴凡六十八個春秋。 她的一生以教書育人為最大的快樂,也以曾為教師感到驕傲,年邁時仍經常念念不忘那不平凡的歲月。其實,李和生女士也是在一個世紀前和李春鳴、司徒贊等共同發展印華教育的戰士,作為直接受教者的我們,他們的貢獻值得大家記住和感激。

    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到中年的她不但要照料家庭和體弱多病的丈夫,還負起支撐家庭經濟的重擔。同時她還開始在社團活動,和李梅(已故, 柯全壽 夫人), 張靜君( 林群光 夫人)等女士同為當時椰城“中華婦女協會”的骨幹,為協助華人婦女提高文化,進行義務教育,以及為不幸婦女爭取權益和應有的社會地位而不遺餘力。

    除了在椰加達和井里汶,她童年曾留居廣東梅縣,大戰前在印尼巨港,五十到八十年代在馬來西亞檳城和星加坡;晚年才遷居香港。她生有兩男兩女: 長女維麗,次女維真,長子維德(已故)和幼子維耀。她的孩子和女婿也全以教育工作為畢生事業,都曾是中國和歐洲著名高等學府的教師,而維耀則除了教書育人,更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繼而成為劍橋大學 Gonville & Caius College 學院的 President。

    李和生女士在人生旅途中走了整整一個多世紀!她不單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已經為社會、為家庭、為子女作出了她的重大貢獻。在悼念她出色地為人師表、為人之母和為人之妻,以及曾為不幸婦女奔走不遺餘力的同時,願她得以安息!

請點擊以下梁維耀校友於去年提供並刊在網站《倩影夢迴》欄目殊足珍貴的

《印尼椰城城區老華校珍貴照片資料》

其中後兩禎:一是李和生女士在巴城“八華”和李春鳴先生等同事時合拍的教職員照片;另一是李和生女士任教師、梁天賦先生任校長的“福建學校”教職員合影。(照片的說明是去年刊登時梁維耀校友提供的。)


網頁編輯:紫夢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