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 想

﹡LB ﹡

    讀了芷芳大姐和 59 屆校友到“英德華僑茶場”旅遊寫的大文和照片,真是心嚮往之。記得幾年前參加在海南島舉行的一個聚會,順帶到“興隆華僑農場”參觀,就和芷芳大姐所敘述的相似,除了觀賞各種節目、品嘗各種東南亞美食,還帶著好像和老友久別重逢的心情,和那裡的老歸僑以及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傾談甚歡。也不禁激起一些遐思。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乎長達二十年東南亞華僑,尤其是印尼華僑學生,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回國大潮,到底造成了怎樣的後果和影響?本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由於幾個世紀以來,旅居海外的華僑備受排斥、歧視甚至殺戮,憧憬新的共和國的成立,就已經把舊中國的一切污泥濁水一掃而光,可以安安定定地“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沒有想到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主的時代,竟是經過許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運動,以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後,在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八十年代才到來。以致許多人先後離開了神州大地,各奔前程;留下的待到改革開放漸漸成為全民共識時,也已年近或年逾半百,青春已不再。現在回頭看昨天,低頭看今天,我們看到了些什麼和我們的不斷折騰有關連的現象?

    現象一:
    回國之後,我們自身終於被迫參與到許多我們始料不及的政治運動和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從而成為最是從實際體驗中,比較最了解中國的海外華人、華僑的一群;是這一代較普遍接受了較高教育、卻沒有太多機會為實現我們回國時,想為祖國建設竭盡所能的初衷的一群;也只有我們才有這種難得的經歷和遺憾;

    現象二:
    因那時許多華人家庭都有成員回國,造成在印尼的華人社會的許多家庭有較親的親人在大陸和香港,也使當前印尼和香港、大陸之間的來往相當頻繁;

    現象三:
    造成香港有了一群在東南亞出身和生長的華僑定居,而這些從大陸出來、擺脫不了祖輩四海為家的歸僑,原來除了常看香港早期的國語片外,對香港社會並不了解,多數不懂廣東話,因種種原因,也不擅長使用英語,還好香港畢竟是中國人的社會,中文通行,經過一番艱難奮鬥,終於能在香港立足、定居。影響之下,也造成有一批印尼傭人來到香港,且人數越來越多,她們將來回到印尼後,除了因積蓄了一些在香港打工之所得,改善家庭的生活之外,還會起什麼作用呢?

    現象四:
    使我們的後代成為香港人,接受香港不同於大陸,也不同於印尼的教育;改變了語言和思維;

    現象五:
    留在大陸的歸僑是真正把一生獻給祖國建設事業的歸僑,除了北京、廣州、上海、廈門等等大城市外,我們可以在中國各地找到他們默默地在奉獻,令人肅然起敬。他們多已退休,子女也多學業有成,如不受政治沖擊,現在的生活相對安定、平和;

    現象六:
    為了安置半個世紀來幾次排華、反華事件造成的難僑,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開闢了不少華僑農場,歸僑們多從一開始在一片荒地上披荊斬棘、艱苦奮鬥開發耕地、建造房舍,經二、三十年的慘淡經營,直至改革開放政策較寬松,才終於在各方面獲得明顯改善。他們在種植、培育熱帶、亞熱帶作物方面貢獻良多,並保持了印尼語言文化和各種風俗習慣,把農場建成具有東南亞特色的旅遊景點和休閒設施。
    社會現象總是有其歷史的因果關系,不知還有些什麼現象和當時華僑的大規模回歸,又紛紛離開有關?也不知道今後這些現象會發展變化成怎樣一回事,譬如: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那些華僑農場將來是否會發展成中國最先進的、好比歐美的農場?等等等等。真是煞費思量!


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