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華中建校七十周年 紀念活動有感
UC53
2009-06-08
2009年5月31日,應邀參加由華中香港校友會主辦的華中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包括從全球各地趕來參加盛會的華中校友1000多人,齊聚大會會場,在120多席位就座,全場氣氛顯得熱烈、溫馨而和諧,加上大會內容豐富、節目精彩,是一次成功而有意義的紀念會。
說是有意義,不僅是紀念由“三基一鳴” 和熱心教育的企業家張祖硯、麥爝炫 於1929年創辦的“華中” ,熱愛和懷念母校的華中校友們,還進一步發揚華中先賢的精神,繼續為教育事業、為在母校所在地印尼弘揚華夏文化,作出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大會邀請了華中創辦人之一張國基先生的故鄉湖南益陽,和李春鳴校長的故鄉江蘇南通的教育和僑聯代表團參加。在益陽,多年前華中校友就默默捐款200萬元,以益陽僑聯的名譽在該市創辦了“國基職業學校”,他們的行為感動了益陽當地的企業家,集資300萬元相助。現在該校已成為益陽的名校之一,披澤學子,百年樹人。
去年,華中校友和江蘇僑聯、南通僑聯、南通博物館等共同舉辦了李春鳴校長誕生115周年的紀念活動。活動包括南通博物苑內建立華僑歷史博物館,李春鳴事蹟展等。還組織參加紀念活動的校友和來賓參觀原李春鳴的母校“南通中學”和其他學校,當時我也應邀參加南通的紀念活動,大家對南通教育事業的發展、南通優良的讀書環境,以及南通人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獲得極其深刻的印象。記得大家曾向陪同我們參觀的南通中學校長以及僑聯干部表達我們的贊賞,以及建議是否能考慮利用南通的教育優勢、環境優勢,以及李春鳴的故鄉和華中在海外的影響,配合印尼華教斷層30多年後出現的學習華文高潮,把南通打造成為培養華文教育人才的基地。沒有想到以江蘇省僑聯主席、郁達夫的女兒郁美蘭女士為首的南通代表團,來香港參加大會後,即馬不停蹄由華中校友李達昌、徐築、潘仲元等陪同訪問印度尼西亞,考察和探索合作把南通作為培養華文教育師資基地的可能和形式。南通僑聯主席鎮翔先生告訴我,去年南通舉行的紀念活動過後,南通市僑聯和有關部門就積極認真反複討論大家的建議,研究如何將建議落到實處,甚至考慮免費為印尼華文教育培養師資,以繼承李春鳴校長等諸華中先賢們的遺志。
最近開啟椰城《國際日報》的網站,看到有多篇關於江蘇省僑聯華文教育考察團到達印尼後活動的報導。下面節錄其中的一則:
“【本报讯】江苏省侨联华文教育考察团,周三(6月3日)抵达雅加达,周四上午拜访了必利达二校和圣光学校,下午四时拜访印尼国民教育部长。晚上在BATAVIA酒店鸿星酒楼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和教育界人士进行“教育交流座谈会”。
华中校友潘仲元首先开谈教师的工作,培养下一代是神圣的工作。
江苏省侨联主席郁美兰发表了如下的讲话:
今天,大家从百忙之中专门赶来与我们一起座谈交流新时期的华文教育发展问题,体现了校友们传承华中精神,振兴新时期华侨教育的坚定信念。
十几年来,随着中、印国关系的逐步改善,一批华中校友精英传承先辈精神,率先恢复并创办了多所华语学校,并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华文学校由过去单一的华语教学不断扩大发展为培训三语人才、培养专科人才的新型学校,得到了所在国政府的肯定,受到了当地社会的欢迎。
目前印尼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华文学校现状与现实,与旅居数千万的华裔后代希望接受华文培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要求已不相适应。扩大和发展印尼的华文教育,既是老一代侨胞们的迫切愿望,华裔后代的实际需要,也是繁荣和丰富印尼多民族多元化文化的具体举措,更是侨团组织的责任所在。这次与校友们就华文教育开展专题座谈交流,就是与校友们以及华文教育界的同仁们共同探讨、携手合作、加快印尼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信通过共同交流探讨,完全可以探索出多种合作办学的形式和途径,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两地共赢的预期成果。
我想提出一点可供大家探讨的合作办学思路,让朋友进行思考。一是如何借助南通的师资人才优势,为华中校友创办的华语教育补充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二是如何发挥利用南通师资队伍的丰富教学经验,采取相互派遣、见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本地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如何借助南通先进的教学条件,以南通某些学校作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华文教学基地,为印尼广大华侨华人子弟提供华语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四是如何发挥双方各自具有的资金、人才、教育条件等不同办学资源等优势,创办一个以华中校友会为资金投资主体,由南通提供教学人才和教学条件的新型三语学校,创建一个示范性、规模性的新型国际三语学校,从而实现华中校友传承母校精神、振兴华文教育的美好愿望。
我所提出的这些思路和建议,我们不求全面突破,只要在某一方面研究双方合作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寻找可行的合作办学方式,达成共识,通过精诚合作就可以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这就实现了我们这次访问考察的目的。”
讀了以上江蘇僑聯主席郁美蘭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和教育界人士进行“教育交流座谈会”上的講話,看出他們幫助培養華文教學師資的心情和願望是多麼地誠懇,又多麼地坦然和謙虛。6月4日,他們已和椰城“聖光學校” 共同簽了“諒解備忘錄” 而後離椰城去巴東考察訪問,……
我深信,華中校友和江蘇省、南通市為紀念母校創建70周年而注入的印尼教育之旅,不僅是切切實實地做了有意義的事,還為解決目前印尼華文教育師資嚴重缺乏,以及教材貧乏探索了新的思路,也為中印的文化合作架起一個僑樑。我在此衷心希望和祝賀他們的計劃能在不久的將來取得實質的進展,實質的成效。這可能是當前原華校校友會最有意義的、責無旁貸的工作之一,也是當前大家已經年齡漸老的形勢下,應該只爭朝夕去做的工作。
此外,纪念华中先贤,华中校友并不著重於开开会、说说话、鼓鼓掌、吃吃飯,而是组织人力、物力实实在在地奔走各地收集“三基一鸣” 和早期曾在华中执教的徐天从先生(徐筑之父,满族,生于南通)的诗、词、字、画、书信、散文、照片等等,予以整理、注释、编辑和出版,并免费广为分发给众校友。对于校友如:已故林洛川等的书稿,亦全资资助出版分发。让校友们可以仔细阅读,真正深刻了解他们的坎坷人生、高尚情操、无私奉献、深厚学养。我一再反复翻阅李春鸣校长的《心声集》、《李善基诗文集》,徐天从先生的《瘖父诗藁》,以及洛川兄的《川流不息》和许友年學長的学术研究力作《马来班顿同中国民歌之比较研究》等,收获良多之余,常掩卷深感华中校友纪念母校活动安排之明智和实在。李春鳴校長訂立、並由他親自書寫,豎立在原華中校園門前的華中校訓“公誠勤樸” 四個大字,並不只是拿來說說,而是身體力行之。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朋友的真諦
網頁編輯:紫夢 2009/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