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直通火車去上海



UC53


    一直說中國的火車第六次大提速,有的線路採用了新型(流線型)的 “和諧號”列車,加上退休後不趕時間,也想乘機一路觀賞“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那久違了的景色,就決定乘九龍至上海的第100次直通車去。

    車票就在銅鑼灣的中國旅行社購買,硬臥票價單程500元左右,看買的是上、中還是下舖,軟臥是800元。當然對老年人來說,最好能買到下舖,否則,要“爬上跌落”好不方便。開車那天在紅磡車站上車,就在那裡辦理出境手續,登車後就算出了境,因此,列車一路不停站(Non-stop),只在廣州停下加油、加水、加食品,直到上海終點站才辦理大陸的入境手續。列車下午3:30左右由紅磡車站開出,第二天中午11時半到上海,全程運行20小時,比未提速前提早6個小時,但不是用“和諧號”,還是原來的柴油機車頭。

    登車後,發現乘客約有一半是中老年的江浙籍香港人,車廂裡講的是吳儂軟語和“洋涇濱”的上海廣東話,講得比我還差!這些年紀較大的江浙籍人,非常會節約,上車多數自帶各種食品:杯麵、麵包、餃子、包子等等,當天的一頓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就自己解決了。還有一些到香港自由行的上海人,消費行為和那些年紀較大的人不一樣,甚至形成好大的反差。另外有不少年輕的老外,是背著背包到中國到處旅行,從實踐中學習中文、中國地理和歷史的外國男女學生。和他們交談可了解不少想像不到的情事:和一位名叫格麗絲蒂娜(Christina)的美國大學生交談,她告訴我她是讀教育學的研究生,主攻東方語言的教育和漢語,要去江蘇揚州。她說會在“揚州師范學院”實習,暑假時準備找幾個朋友到北京、西安、雲南、四川和廣西等地旅行,和進行中國教育的調查研究。她還說這次是第二次來中國,上一次是去蘇州。我問她畢業後打算干什麼?她毫不遲疑地說準備在中國教書。問她為什麼對中國感興趣?男朋友是不是贊成她到中國?她說她上一次來了中國後,就對中國的文化、歷史、風俗,以及對友好的中國人感興趣,現在她沒有固定的男朋友,將來要找一個志同道合的。 有一位學環境工程的加拿大研究生Henry,準備先到上海,再從上海到宜昌,考察長江三峽水力發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還準備到四川,考察和評估施工中的岷江水力發電工程,將來對印支半島諸國的影響。我回想起幾年前由成都到九寨溝,乘汽車沿著岷江和岷山之間的公路,盤旋行車近8小時的情況。我告訴他,那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路,他聽了特興奮。我表示懷疑他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否考察到真實的情況,他說這是他讀書的大學和中國的合作研究項目,也是他個人的碩士畢業論文題目。他帶了合作的協議書,中方有人和他一起工作,他的導師也會稍後來中國。

    我覺得我從他們那裡知道了和學到了不少,他們也說和我談話很exciting,Have learnt more about character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hospitality of Chinese people。列車真是活動的訊息中心。我喜歡這兩位年輕人,和他們一起到餐車吃晚飯。不知不覺到了上海,在上海站分別時,我祝他們在中國過得順利和開心!

    車上的第二天上午是從車上一路觀賞江南景色的最佳時段,時值暮春,鐵路兩岸到處郁郁蔥蔥,過錢塘大橋時,由中國橋樑大師茅以昇先生親自設計和督建的老錢塘大橋和新橋,在對岸著名的六和塔的俯視下交相輝映。此生不知去了幾次杭州,也忘了登了幾次六和塔,每次都要從塔的最高層遠望寬闊的錢塘江出海口`,等長長的列車轟隆隆地從對岸的蕭山駛過橋來…。過了杭州,只見鐵路兩岸除了稻田,是農民自建的新樓房代替了以前矮小殘舊的瓦平房,列車開過嘉興、嘉善、松江,看到的是這些小城市內市內多已高樓林立。過了新龍華站進入上海市區,鐵路兩旁的破爛棚屋只有所減少,可見上海市政府並不在那裡花太多的力氣,可能因為鐵路兩邊的嘈音使那裡的土地不大值錢的關係。

    車廂和床上用品都干淨的,因一路不停站,沒有上下客,車廂秩序良好和安全,聽一些老乘客說,餐車供應十五元一份的盒飯,已比過去改善不少,餐車的服務態度不錯。年老行動還比較靈活不參加旅行團的校友,可以一試,比乘飛機省大約一半的旅費,兩頭的車站都在市內,比去機場方便。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