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四篇好文章 UC53
由陈芷芳负责编辑的我们53年届同学纪念毕业55周年文集,已经先后贴出5篇,反复读了昆明的黎景梅、武汉的李红梅和广州陈芷芳的4篇文章,好比回到了在巴中时那“热情燃烧的年代” ,尤其是毕业时回国高潮的年代,更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回国后奋发学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贡献一生而无怨无悔的巴中精神。 陈芷芳因为家境一时不能提供几个子女同时回国,而带着“复杂的心情送走亲友,自己留下” 后,立即利用暑假,埋头备课,开学后就投入到从未做过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抓紧机会向老教师取经,和同辈交流,甚至改变自己,以至一个“弱女子” ,成为一个受同学爱戴、要求严格的“Galak” 新教师。由于在毕业后留下教书,我和她有相似的经历,她娓娓道出她的心路历程,读来产生强烈共鸣。我们能够想象她回国大学毕业后,从事高等学校医药学教学工作肯定是以更大的热诚长期投入,退休后在我们《巴中五三》网页上,她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为大家贴出药物知识园地,并热情解答问题,使正在进入老年的校友们获益良多。她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周围人们的关心是长期和一贯的。 黎景梅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立即在昆明理工大学被要求单独开课,我知道这并非易事,当时的“高校60条” 也规定助教不能开课,她在夫妻不在一起,一人带刚出生的孩子,经济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勇敢地接受开课的艰巨任务,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在巴中时一面读书、一面放学后要赶紧回家帮忙看店,而受到家庭勤俭节约传统教育和磨练的她,却能从容面对,成为出色的先进教师之外,也把子女教育得学业、事业都有成的佼佼者,而她们两夫妻终于能在退休后享受夕阳红的温馨美满人生。 李红梅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她的文章不提她教书育人的工作,却谈了她回国前后的心路,以及半个世纪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学院、武汉以至湖北省侨联工作作出贡献的经历和体会,她的热情和爱心溢于字里行间,去年我们在杭州聚会时,她的热诚仍然处处溢于言表,不减当年在巴中时的丰采。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一生勤勤恳恳埋头工作的小老百姓,三位同学用最朴实的语言,潇洒地写出了丰富而生动的人生故事和深刻的感悟、生活的真谛,十分感人。等待更多的好文章让芷芳贴出,共同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珍惜现在,享受晚年。
文字:UC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