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東 紀 行
(之一)

UC53
2008年11月20日


師表常尊,教澤猶存

參加江蘇省南通市紀念華僑教育家李春鳴先生誕生115周年活動有感


    2008年11月3日至5日,我雖然不是印尼雅加達“中華中學” 校友,有幸應邀出席江蘇省南通市紀念原“華中” 李春鳴校長誕生115周年的活動。接到邀請之後,才記起李校長是南通人。也回想起二戰結束後,華中復辦,我的姨父陳章基、姨母鍾嘉寧一家從萬隆搬到雅加達,和單身的張國基先生住在一起。我有時去看他們,就跟著表弟妹稱張國基先生為“張伯伯”,有次,和父母一起去,看到華中的“三基一鳴” 都在,因為常聽父母親談起他們四位創建“華中” 的貢獻,家裡客廳牆上也懸掛著李校長送給父親的墨寶,一首溫庭筠的詩,對他們特別的崇敬。

    紀念活動是南通僑聯、雅加達華中校友會、香港華中校友會和南通華僑博物館合辦的。和江蘇省僑聯主辦、稱為“親情江蘇” 華僑文化之旅的第二屆南通華僑文化節相結合,因此,節目多而精彩,來自中國大陸各地、印尼、香港等的華中校友約100多人參加,而李春鳴先生的子女、孫輩來了25人。李校長和夫人徐蘭育有5子3女。聽李校長排行第四的女兒李隆蓀(解放軍大校軍銜)說,李校長散居在全世界的後代有100多人,有趣的是,這次從海外和大陸各地來到南通的孫子輩之間,因掌握不同的語言,竟難於相互直接對話。

    南通地處長江出海處的北岸,和蘇州南北相望,過去在拜耳公司上海代表處工作時,曾多次到南通,談判合資生產檸檬酸的項目。那時,從上海去南通頗費周章,由於長江天塹阻隔,先是要到碼頭乘渡江輪,行船速度緩慢;後來有了較先進的水翼船,速度大為提高,但上車、下車、上船、下船,也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有時因風高浪大,碼頭封港,只好望江興嘆了。這次香港和上海的校友同乘一輛豪華旅遊巴,從上海開上滬寧高速公路,花一個多小時到蘇州,然後上剛建成通車的“蘇通跨江大橋”,幾分鐘就跨越長江天塹,全程大概花2個小時就到達下榻的“南通大飯店” 和“星海天大酒店”。

    到達南通當晚,南通市委、市政府在南通大飯店為我們舉行招待晚宴,上海僑聯主席楊玉環女士兼任中國僑聯副主席,代表中國僑聯出席晚宴,以及三天的所有活動。讓我感到十分高興的是,不但見到了老朋友楊主席,還和華僑問題專家黃昆章、李校長公子李達昌、印尼的潘仲元、印尼泗水《千島日報》駐雅加達記者沈慧爭等同桌,我和沈慧爭攀談時,感覺到似曾相識,加上他的客家口音的普通話,令我突然想起在吧城“廣仁學校” 讀小學時的沈珍傳校長,原來他是沈慧爭的叔叔,當年小學裡和我同班的沈競爭、沈穎璇是慧爭的堂弟妹。席間,南通僑聯主席鎮翔先生告訴我,雖然南通並非僑鄉,歸僑、僑眷人數不多,但南通市政府十分重視僑務工作,多年來都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的標兵城市。

    晚宴結束,我們分乘三艘遊船遊南通的濠河,觀賞濠河兩岸的迷人夜景。原來南通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老城區只有1.5平方公里,濠河就是四周圍城的護城河。那是來自長江活水的護城河,南通市政府定期挖掘淤泥,清理河水,把河兩岸的建築、綠地、公園、橋樑搞得美侖美奐,加上兩岸以及河中央的噴水和燈光工程, 遊船時有好比進入童話故事裡的感覺。其實,南通的發展,和清末民初的一個實業家和教育家有關,他就是著名的張謇。他畢生創建了南通的現代工商業,大力振興文化教育事業,創辦新式學校,包括全國第一家聾啞學校。更可貴的是建立園林式的博物苑(不稱為“博物院”)。從而打下南通人注重教育、興建學校的傳統。這也是全國的第一家華僑博物館,以及李春鳴先生紀念館能在南通建立和舉辦的原因。當年,李春鳴先生從南京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在南通中學當國文教師,幾年後,在星加坡的陳嘉庚先生為了興辦新式的南洋學校,委托國民政府教育總長黃炎培在國內物色師資,1918年,李春鳴先生受黃炎培的委托,和100多位師資隊伍,先後到星加坡以及南洋各地,把現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現代科學知識帶到南洋,取代華人社會的私塾教育,從此,現代式學校在南洋好比雨後春筍般建立,他們對華人教育的貢獻居功至偉,這顯然也和當時國民政府對海外華人教育的重視和扶持有關。我們能夠在印尼接受現代教育,是前輩人努力默默耕耘的受益者,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江蘇省和南通市的先賢們的重大貢獻。

    活動的第二天上午,在南通大飯店三樓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紀念李春鳴先生誕生115周年大會,和追憶華中歷史,傳承華中精神研討會”。大會和研討會發言者眾,都從各個不同角度緬懷李校長和華中,闡述華中精神和李校長制定的“公誠勤樸” 校訓等。會場佈置得十分活潑而肅穆,背景以紫紅為主,右上角為李校長精神矍爍的頭像,會議名稱下面,是以椰樹林為背景的華中校舍,令人回想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國慶運動會的壯麗場面。大會結束前,所有與會者起立,高唱李校長作詞的《華中校歌》,歌詞曰:

“黌*舍巍峩兮吧城之中,華中創立兮旭日升東;
學子莘莘兮朝氣蓬蓬,品德是修兮科學是攻;
願我同學及時努力兮,‘公誠勤樸’揚校風!”


*黌:讀hong,古代指學校。



    我雖不是華中生,青少年時卻也聽過華中生唱華中校歌,跟著大家唱時,緬懷“三基一鳴” 以及許多華中、巴中等先賢和老師們的艱苦創建校園和諄諄教導,不禁熱淚盈眶!

    下午,在南通“更俗劇場” 觀看“2008‘親情江蘇’ 華僑文化之旅暨第二屆南通華僑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演出,節目精彩。其中排在《中華中學校歌》後的第二個節目:詩朗誦《春風化雨人》最為感人,不但詩寫得好,男女表演者李曉華、吳娟的傾情演出和洪亮清脆音色,感人至深!

    第三天上午,我們在“南通博物苑” 出席“不朽的華中—暨華僑教育家李春鳴紀念展” 的開幕式。開幕式台上的背景還是以紫紅色為主,右上角是紅底上圍著一圈銀色的鏈條、中間黃色的鐘上有黑色的“華中” 二字的校徽。紅底代表熱情、銀鏈代表團結、金鐘代表紀律、黑色代表肅穆。開幕剪彩後,我們就進入參觀華僑博物館和李春鳴紀念館。該館籌備有年,並聘請廈門大學華中校友蔡仁龍,和暨南大學華中校友黃昆章做顧問。館裡展出許多珍貴的照片和實物,最令我難忘的是國慶運動會和集體舞的照片,和諸如成績單、畢業證書等實物;更可貴的是李校長的活動和生活照片,以及李校長的書畫…。華僑博物館用照片、文字、實物等敘述從唐朝開始華僑的歷史,從而引出海外華人幾千年來被人們稱為“唐人” 的事實。接著是訪問李校長曾經執教的“南通中學” ,它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許多名人包括:革命家、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出自該校。通中是一間完全高中,在校學生近四千,校內設備之齊全為我所僅見,令人贊歎的是其高考錄取率高達97%。

    那天下午,我們分乘四部大巴,分頭訪問南通鄰近的四個小城鎮,我被安排訪問海門縣級市的一組。海門是位于南通東面更加接近東海的長江口北岸,和上海相對,而在海門和上海之間的長江口上,有一個崇明島,目前正籌劃修建連接海門到崇明,和崇明到上海的鐵路橋,一旦建成通車,從上海到海門大約只需一小時。因此,海門將成為上海的一個後院,其房地產升值潛力大。在海門參觀了全國最大的床用紡織品市場中心,規模之大、產品品種之齊全、中外生產廠商之多,也是僅見的。最使人感到大開眼界的是,參觀一間名為“試驗學校” 的私校,校園佔地面積達700畝(等同於我的大學母校的佔地面積),新式的教學樓、實驗室、學生宿舍、飯堂、大禮堂、多功能廳、語音室、田徑場、球場…一應俱全。該校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近8000人,聽說一部份學生來自上海、蘇州一帶,是奔該校離開喧囂的大城市,學習環境好,以及教學質量高而來的。

    為時三天以紀念李春鳴先生誕生115周年為主的活動結束了,11月6日一早,與會者紛紛離開南通,有的到上海,在上海多留幾天,有的由上海接上飛機或火車返原地;不少人則由當地僑聯協助安排遊覽南京、無錫、蘇州、杭州、上海五大華東城市,大家滿載著校友的情誼、南通的深刻印象,尤其是李春鳴校長的奮鬥和無私奉獻精神相互道別,自不在話下。


    李春鳴先生師表常尊,教澤猶存!


下面談談幾點感想:

(一)李春鳴校長誕生115周年紀念活動確實搞得很成功,這是南通市僑聯、江蘇省僑聯、以及印尼、香港和上海等華中校友會團結合作的結果,他們確實在貫徹華中校訓“公誠勤樸” 的精神。

(二)大會的各項安排井然有序,活潑生動,不流於形式,非常贊賞華中校友和諧相處,實實在在,不爭名利的精神面貌。

(三)驚嘆和贊賞南通一帶的人從上到下,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如此注重文化教育的發展,他們確確實實在繼承清末明初當地先賢、工商業家、教育家張謇“工商業為父,教育為母” 的真知灼見。

(四)巴中的創建者:司徒校長、劉耀曾、劉宏謙昆仲、韋同芳等眾多教師,以及諸多董事,也和“三基一鳴”一樣,對華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貢獻良多,印尼和香港巴中校友會能不能也來一次和諧相處、團結合作,搞一次有意義的紀念活動?

(五)李春鳴校長伉儷是於1966年和我的姨父陳章基、姨母鍾嘉寧由印尼回國的,到得廣州,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全國一片渾沌,陳章基和鍾嘉寧夫婦被送到新成立的珠江農場,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不久終於先後撒手西歸;而李校長夫婦則在兵荒馬亂中到廣西投奔兒子,不料江青提出什麼勞什子“文攻武衛”,廣西兩派演出全武行,兒子也受到沖擊,李校長夫婦只好二度搬家到重慶,投靠剛分配到那裡的小兒子,不久,他們也先後在重慶病故。此次參加紀念活動,最感慨的莫過於文革帶給他們和無數忠貞的知識份子的苦難和摧殘,參觀南通中學時,從該校畢業的許多名家,在文革中幾乎無一幸免,真是覆巢之下無完卵!




在上海人民廣場大劇院前集合等待大巴出發去南通


南通市委招待會上和徐築(左1)李學敏(右2)黃昆章(右1)合影


左起:江蘇省僑聯主席李小平、印尼潘仲元、南通市僑聯主席鎮翔、中國僑聯副主席楊玉環、張茂榮


在華僑博物館、李春鳴紀念館開幕式。左起:張茂榮、沈建南、李學敏、黃昆章


博物館開幕式和上海僑聯主席楊玉環合影



左起:李學敏、沈建南、司徒巴生、張茂榮


左起:沈建南、胡南、張茂榮、陳時標及黃昆章(左6)等





《浪淘沙》


編輯整理:紫夢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