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維耀談心點滴

UC53

     讀了網夫在《巴中58》貼出丘詳銓對梁維耀的訪談錄(此訪談錄曾於上月刊登於椰城《國際日報》),多了解了維耀的人生旅程和心路歷程,真好。我們是過去的鄰居,我和他的已故兄長維德是小學和中學的同學。前年第一次在香港重見維耀,卻一點都沒有分別了40多年的感覺,經常一起回憶往事,談古論今,閒話家常、相約品嘗小吃、交流人生感悟,不亦樂乎。茲略述點滴,權充詳銓訪談錄學術以外的副頁:


悉心奉侍母親

     維耀的母親已年逾百歲,青少年在印尼時我稱呼她“和生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發起鄰里共同修路,並親自督辦修路工程,使我們住的那條街免遭大雨浸水、雨後泥濘之苦。維耀每逢假期,都偕同夫人鍾蓮珠從倫敦返港陪伴母親。他說,因千里路遠,照顧和陪伴母親的時間少,常感內疚。前幾個月,老母中風,幸維耀適在香港,搶救及時,維耀也因此在港多留時日,才飛回劍橋開課。其間並由夫人蓮珠和兩個在英國工作的女兒,輪番安排假期來香港協助維珍服侍、看護老人。而維耀也已來回香港、倫敦幾次了。其實,我特理解他的心境,因為我曾在上海常駐十多年,老母仍健在時,也常為回香港時才有機會陪伴她而深感內疚。希望老太太吉人天相,早日康復。


同病相憐

     上次他在香港時,知道我因座骨神經疼,不良於行,十分關心。他告我十多年前,他也曾因腰疼幾乎無法行動,在劍橋授課等都要坐輪椅,幾經治療無效。後來在香港給一位跌打醫生用極重的推拿手法,忍受極大的疼痛搞了兩次治療後即飛回倫敦,沒想到大概一個月後疼痛竟然消失至今。因此他建議我去試試找一位曾給司徒巴生治腰疼的跌打師傅,並不斷地打電話詢問我做了後的反應和療效。甚至從倫敦打來。此次他來,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告我他也因最近工作緊張,來回奔波,腰疼復發。我們交流後,也認為他應該去看那位跌打師傅。目前似已見疼痛緩解。我們還約定下星期一起去元朗,行行公園,吃吃印尼菜,考驗考驗治療效果。他說他和姐姐、姐夫去過一次,小小的元朗市鎮有好多好多家印尼餐廳,價廉物美,吃得好開心。


炎黃子孫

     維耀雖在劍橋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但一向為人低調,謙虛謹慎、真誠待人。和他談話時,會感到他是道地的客家人,不但鄉音無改,而且對中國人的風俗禮數念念不忘。談起青少年往事,他記得和理解的比我還多。他珍藏、整理和修復許多老的黑白照片,包括祖輩、父輩和朋輩的黑白照片。他還說正在點滴收集資料,以及回鄉了解,要搞一個完整的家譜,並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嫂夫人蓮珠也很地道,一樣鄉音無改,她曾是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的助手,博覽許多中國有關古代書籍,對中國歷史文化好熟悉,中文水平之高自不在話下。有次她在香港參觀四川古“三星堆” 考古成果展後,極其興奮地在電話裡告訴我,她在展覽會上待了整整一天,鼓動我去參觀,她也還想再去看一次。待我告訴她幾年前我曾去四川親臨“三星堆” 出土現場博物館參觀時,她聽後心嚮往之,可見她對中國文物的理解和熱愛。


“原形畢露”

     有一次我問維耀:“你在英國學習、工作、生活近五十年,為什麼和你在一起時,我沒有感覺到你的‘洋’ 味 ?” 他哈哈大笑說:“我在英國和英國人在一起時,真的洋味十足。但回到這裡,就變回中國人。” 他繼續打趣地說:“回到這裡,我就‘原形畢露’ 了 !” 我想,這是他能在劍橋立足並具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原因之一。


美食家

     維耀、蓮珠伉儷可算是美食家,但不是那種要求高消費豪華美食的美食家,而是喜歡各種平民化實惠的風味小吃。我也同樣如此,在上海常駐時,我下班回到住處脫掉西裝後,可以穿著便裝在街邊小食攤上吃北方的蘭州拉麵、成都湯元等等,感覺不但其風味要比高級賓館的好很多,吃時也無拘無束。和維耀伉儷出外吃東西,我們不進大酒店,相反,吃銅鑼灣的牛肉麵、豆漿,吃佐敦道的魚丸、牛肉丸,巴厘餐廳的 Cendol等等,就感到很滿足、很開心了。

星夜低語
Whispers in the Dark



文字:UC53  編輯:紫夢
20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