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英明老师聚会
UC5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华侨华人研究中心顾问梁英明,应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NABIL)汪友山先生之邀,并联合印尼巴中校友会等,到印尼雅加达和泗水,向印华精英人士讲学、座谈。据印尼的各华文日报如:《国际日报》、《商报》、《千岛日报》报导,讲座获得了极大的欢迎和重视,尤其是梁教授结合客观形势的变化,关於严格区分“华侨” 和“华人” 、反对双效忠,以及华人融入印尼主流社会,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成为印尼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的详尽论述,更获得听众的强烈反响。《国际日报》和《千岛日报》除了图文并茂地详细报导梁教授的活动和讲座情况,以及全文刊载梁教授关於华人融合问题的论著外,还全文刊载他的多篇相关论文,如:《多元种族中的印尼华人》、《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华人的商业文化》等。
这次成功的印尼之行之後,梁教授和夫人于返回北京途中路经香港,他们伉俪于4月24日到达,并在香港停留数日。梁是我们巴中50年届校友,他毕业後留校教了5年书,到1955年才离职回国,考入北京大学。因此,他也是我们的学长和老师。和梁老师、师母聚会,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因为既可以畅叙同窗/师生之情,也可以倾谈第二故乡和神州大地的种种情况,作为多年研究亚非以及华侨、华人课题的历史学家,他常以历史的观点分析各种事件和现象,视野广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使我们收获良多。聚會中偶而谈到香港校友会,听说网上揭露香港校友会多年来被三、两人据为己有,长期不召开校友大会、不举行改选、不公布财政帐目、无任何组织等等等等,尤其听到使出7/8阴招,無不聽得大家瞠目结舌,扼腕長嘆,十分搞笑!
在应邀和“香港印尼研究学社”、“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及“华声网” 诸同人座谈时,梁教授回顾了他此次印尼之行的讲座内容和见闻,分析少数印尼华人融合的思想和感情障碍,以及印尼政府和当地社会对华人应采取的政策和态度。他分析说,造成目前印尼华人民族情绪高涨的原因有三:一是华人和华文受32年禁锢後,表现出一旦解禁的情绪化反弹,包括炫耀财富、铺张排场等;二是对华夏文化传统的眷恋;三是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国力增强感到自豪。还谈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设施後,对印尼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主多为华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在泗水时,顺路參观了“玛中大学”,并和董事等座谈、和学生面谈,他对以黄启柱为首的“玛大”董事会成员们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不同种族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评价极高。他说“玛中大学” 目前已有千名学生,人们都争相把子弟送入。“玛中大学” 还开设了一个特殊课程:Character Building,针对不同的专业,赋入不同的内容,如:对工商管理专业,Character Building的课程内容着重於如何建立和培养团队精神(Team work);如何以诚信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企业合作;如何培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善於倾听客户诉求的品格和作风等等。这门课程获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在简简单单地每人一盒印尼黄姜饭(Nasi Kuning)作为中餐时,我们一面享用这青少年时熟悉的风味,一面谈起作为印尼归侨都关注的羽毛球运动。因为曾经撰写并出版了一本有关上世纪中,以陈福寿、汤仙虎、候家昌、王文教等为代表的一批印尼羽毛球名将先後回到中国,不计名利苦心创建和精心培养中国国家队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的书《誉满羽坛、功载史册》;,梁老师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赛事和人事都了若指掌,如数家珍。陈福寿是他从小一起打球的伙伴,他当时也是羽毛球高手。他说他要为那一批创建和振兴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印华名将们的重大贡献留下纪录文献,因为这也是上世纪至今华侨爱国史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带进中国并在中国传授,中国羽毛球队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威震四方。梁老师说他自己 也离不开羽毛球运动,參加北京老年羽毛球队已有20多年,至今雖已年近八十,仍然揮拍羽場,每周练习两次,一次两、三个小时。
祝他和夫人愉快地與在澳門的愛女團聚,平安地回到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