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欤八华,浴火重生

UC53

     昨天,2008年3月16日,椰城3000多位八华校友和社会人士庆祝“八帝贯中华学校”,即“八华”创建107周年,并宣布八华复校的消息。在《JPP New》看到有网友转贴《国际日报》的报导后,真是十分的感动。现在回想起来,八华不单是一所最老的学校,也是一所最能适应所在地具体条件、与时俱进的学校。当时她已经是我们现在才热烈讨论的所谓“三语学校”!八华100多年来不知培养了多少人才,我们巴中大部份的老教师,如:刘耀曾、韦同芳、刘宏模、刘宏谦等等,战前都曾是八华教师;而杨庆贤、陆并培等等都曾是八华的学子。下面我把《国际日报》的另一篇介绍八华历史沿革的报导转贴如下,让大家重温有关八华的往事:

     “107年前,1901年3月17日,华社先贤潘景赫领导中华会馆同仁在雅城八帝贯建立印尼群岛的第一间中华学校,为我国华族建立现代化华文学校和传播儒家文化树立了典范,推动了海外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波澜壮阔的振兴文教和思想启蒙运动,印尼群岛华人先贤先烈争先恐后,出钱出力在各地积极创建平民化中华学校,在8年内(1908年)单在爪哇岛就开办50间;在10年内就在爪哇外岛创设110间;1926年313间;1941年达到503间;成为海外中华文教最光辉灿烂的发展阶段,期间多少风雨沧桑经历,多少可歌可泣故事,都离不开八华学校董教学先贤们的参与和奉献。八华学校确实担当了历史的先锋,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旗手,在推动中华文化和印华文化广泛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历史也记载了八华学校是三语教育的先锋。1905年中华学校和英文学校合作,全部学生都授以中文英文课程。。印尼独立后又采取“面向印尼”的教学方针,把印尼文、印尼史地和中学的物理化学列为重点课程,为培育精通印、华、英三种语文人才,参与建设印尼,走向世界和大中华写下多姿多彩的史篇。真正放射了桃李满天下的鲜明光芒。

     八华学校从一开始就是声名卓著的平民学校,1901年创办时有大半学生接受助学金教育,此后,平民教育一直是学校的办学方针,1935年7月,八华还创办了民众义务小学,免费教育华人贫困子弟。这一伟大的树人精神,贯穿了整个壮大发展的战后21个年头,直到1966年4月被军政当局强制封闭为止。但历史证明,“八华的泱泱大风,南邦学府,谁与比同?”(引自八华校歌)。历尽百年风雨和40年苦难后,八华终于像浴火凤凰一样,以更宏伟美丽的面貌屹立在印尼群岛的豪壮土地上,重现光芒四射的风采。

     八华学校重显光辉,体现了印尼华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展示了印华文教坚韧奋发的精神。诚然,这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八华,它必须与时俱进,成为三语国民学校的光辉榜样,要容纳包括华人子弟在内的各族子女,要培育热爱印尼、热爱社会、尊师重道、敬爱长辈和祖先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为建设多元化群岛与和谐社会积极努力,奉献终生。

     八华校歌高唱“披荆斩棘、建树丰功、发扬光大,还要再上一层高峰……猗欤八华、泱泱大风……大家努力,共赴大同。”浴火重生的八华,还要大家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再接再厉,为教育事业做出无怨无悔的最大贡献。

     我们希望,八华重建成为印尼各地华社,特别是所有华校校友会的典范,推动大家群英群力,奋发图强,在各个市镇建立平民化的三语国民学校,开创另一个新世纪的印华文教复兴运动,把面向建设印尼的三语国民教育推向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各地大力培育人才,为安家乐业奠基,为兴邦建国奉献,为万世与全球创太平。”

     我想,在香港所有原印尼华校的校友,尤其是原来八华和JPP的校友,听到八华复校,并已计划今年7月开始招收幼儿园、幼稚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消息,一定好开心。听说巴中、华中、振强等也在积极准备复校,如果复校后,每间都办成可容纳印尼所有民族子弟的三语平民学校,华裔族人和当地各族人民的相互融合,就有更加牢靠的纽带,弘扬华夏文化、把华夏文化融合到印尼多元文化之中,也有了和各族人民息息相关的平台。假以时日,肯定可以看到新一代掌握对印尼来说是最重要的三种语言:印尼文、华文和英文的青少年成长,真是华社幸甚!印尼幸甚!

文字:UC53  編輯:紫夢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