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八華復校

UC53

     八華復校的消息,已迅速傳遍全世界華人社會,這不僅是由於八華一百多年來已經桃李滿天下,還因為它標志著印尼華校真正的浴火重生!不但是受到封殺30多年後的浴火重生,更是華人學校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反思、比較,以及內外形勢的變化,終於探索和總結到正確的定位的重生。華校可能從此擺脫以往過于重視華文、輕視印尼文、英文的偏向,可以成為融合當地和華夏文化的紐帶和平台,可以培養出既能立足於印尼,又有國際視野的一代新人。下面是刊登在椰城《國際日報》上一篇署名“方遠” 的文章,題目是《八華復校感言》,供大家閱讀。

八華復校感言

方遠

     剛聽說雅加達八華以原名復辦的消息時,筆者還半信半疑。繼而看到報上登載的照片和報道,我才真正相信了,並爲它的新生擊掌歡呼與祝賀。

     我不是八華生,但小時住在八帝貫附近,有時就到八華校園玩,又經常從八華校門前經過,加上一些親友是八華生,因此對它有一種親近感。

     在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史上,八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是因爲在它誕生之前,華社只有私塾或義學,學生學的是四書五經,教學用語是閩南語,所謂教師多數是中國南來的落第秀才或僧侶,因而談不上有什麽教學質量。1901年3月,一聲驚雷震驚華社,八華正式成立了!它一舉打破了舊式教育的弊病,開設了新式教育所需的常識、國語、算術、音樂、歷史、地理等課程,宣告舊式中國教育在印度尼西亞的終結。在它影響下,首先是在爪哇、繼而在外島,紛紛成立了類似的新式華校。從此普通話逐漸流行於華社,學生的實際能力有很大提高。八華在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方面,起了極爲重要的作用。二戰後,在雅加達,它與華中、巴中成爲當地著名的華校。能成爲八華生是很榮耀的事。1956年它的學生達4300多人,教職員達100多人。只可惜在1966年也難逃被取締的厄運。那是多麽令人遺憾的事!

     如今,在它誕生107年周年之際,八華終於起死回生了,這當然要引起關心它的衆多校友和朋友們的關注,爲它歡呼雀躍,慶祝它的重生。

     爲什麽剛開始我不大相信八華會以原名重建呢?主要是自2000年以來,一些原華校校友會在復辦華校時,在到底如何命名問題上舉棋不定。能用原名當然最理想,可是華文教育一直是敏感話題。雖然當時的瓦希德總統已經表態要包容不同文化,可以辦華文學校,政府也說華文教育已經解禁,甚至說國民學校學生可以選修華文。但是所有這些是否能真正兌現呢?人們未免心有餘悸和疑慮。特別是起用原有的華校名稱更令人提心吊膽。誰敢保證它是否會被批准、以後是否又會被封殺呢。從謹慎和長遠利益考慮,還是另起名字爲好。這正是大家當時的擔心所在,也是人們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重要原因。如今,從照片上看到“Sekolah Terpadu Pahoa 八華”的校名正式高懸於學校正門,大家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並且多少會感動、安慰和欣喜。它至少說明現今印度尼西亞的華文教育辦學環境的確寬鬆了許多,蘇西洛總統一再表示要善待華人以及不許歧視華人的承諾正在逐步落實。人們希望這股春風不會是一陣風,政府不會出爾反爾,讓華人真正享受到真正的民族平等權利。

     也許八華恢復使用原名的做法將會起連鎖反應。今後,一些復校的原華校校名可能會逐漸多起來。果真如此,那可真是一件好消息。

     原來許多人擔心1999年以來成立的華校校友會因爲後繼無人而逐漸走向消亡。假如原來的華校都像八華那樣使用原有校名復辦,校友會就不愁沒有新鮮血液了。今後將會有新的年輕校友源源不斷地補充到校友會。如此一來,就可保證它們將長生不衰持續維持下去。

     實事求是、按照實際情況辦學是八華的優良傳統。八華是爲數不多、重視英文和印尼文教學的華校。初辦時本來有一間重視英文的附屬耶魯學院,雖然1905年它被合併進八華。但是八華重視英文的特點不變,1927年八華英文部畢業生可以直接參加香港大學的考試。印度尼西亞獨立後,不少華校面向中國,照搬中國的一套教育方針辦學,以致一些學生連印度尼西亞的國情都很陌生,而受到教育部官員的批評。八華沒有跟風,它將印尼文史地列爲重點課程,學生的英文和印尼文水平普遍比其他華校優秀。2001年出版的《雅加達八帝貫中華會館學校一百周年紀念刊》刊登的校友的英文與印尼文佳作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年八華每年考取當地大學以及到歐美留學的學生的學生也比其他華校學生爲多。八華還根據商業社會的特點,重視商科教學,它的高中部設有商科班。因此八華生畢業後較容易謀生。如今,在印尼商場馳騁的八華校友大不乏人。從事律師、工程師、醫生等專業工作的八華生比比皆是。這是八華堅持實際辦學對華社作出的突出貢獻。

     八華重建後,人們希望它的領導繼承上述光榮傳統,與時俱進,在新形勢下,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



大家讀了這篇《感言》,有什麼感想?



文字:UC53  方遠
編輯:紫夢
200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