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比邻图片共享: 免费,无限空间,流量

巴中五八年届校友第二次聚会花絮

若比邻图片共享: 免费,无限空间,流量



    1991年9月20至23日,来自世界各地的58届校友、老师在深圳聚会。我作为当年该届的任课老师,应邀参加了这次聚会。现摘取一束花絮,献给校友们。



难 逢 的 大 团 聚



    刘宏谦老师是巴中学生十分爱戴的老师,又是很受学生尊敬的原巴中学校领导人之一,他的到来无疑为聚会增添了光彩。他在聚会的祝贺词中说道:“这次是我所参加过的各届校友聚会中最有意义的空前盛大聚会,因为它是在中印复交后在中国国土上召开的,又是来自国内外的校友在深圳特区共度中秋佳节,这实在是难逢的大团聚。”刘老师如此高度评价这次聚会,使与会的校友们倍感亲切。这次聚会头尾四天,活动安排紧凑,所有接待工作也搞得井井有条,显示了58届校友的精干和团结合作精神。



聚 会 的 策 划 者



    58届校友曾于1988年在广州举行过一次联欢会。当时大部分印尼校友未能参加,热闹气氛显然逊色于此次。据说自1988年联欢后,58届校友就自发组成“核心小组”,小组内有老大、老二、老三等辈分。大家推选熊先生为“老大”,“老二”由黄先生荣任,至于“老三”等此处不一一介绍。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核心小组”的成员十分团结,凡事只要“老大”“一声号召”,“老二”便随着干,其余的当然“一呼即应”;此外“核心小组”还能“紧密联系群众”。这次聚会的策划者就是“核心小组”的全体成员。他们“一声号召”,就受到分布于印尼、欧洲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使这次聚会能顺利召开。我想,巴中各届的校友如果都能如此加强凝聚力,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更好地推动校友会的工作。



她 从 西 德 来



    在我任教时,郑秀珍是班上的高才生,她现在是西德的一位医务工作者。巴中本来就以教学质量高和校风好而在华侨华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郑秀珍在事业上的成就是和她在巴中读书时打下的扎实学业基础分不开的。这次郑秀珍坐了19个钟头的飞机赶到深圳。她虽马不停蹄,但还是迟到了。来到时我们正在进晚餐,她一到便拿了话筒激动地说:“我终于在中国见到了分别30多年的许多老同学,我实在太高兴了……”。她的话得到了许多校友们的共鸣,因为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校友何止她一个。



来 自 台 湾 的 她



    学生时代的林月珍是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她曾留校工作过,后移居台湾。中秋夜晚,林月珍表演了一场独舞。她虽已年过半百,舞姿仍不逊当年,她的表演博得校友们的热烈掌声。她说:“我回大陆来除参加联欢外,另一件事是想学大陆的舞蹈艺术。”。林月珍显得年青而有活力,看来在舞蹈事业上大有潜力,当年在巴中积极开展文娱活动造就了她现在的才能。



轮 椅 上 的 校 友



    联欢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动人的场面,一位来自香港的校友坐着轮椅参加聚会。在上下汽车、上下楼梯及参观游览过程中,校友们争先恐后轮流为她推轮椅。据了解,她因外伤截瘫已五年之久,但看起来她的精神面貌很好。我和他短暂谈话后,十分敬佩她顽强战胜疾病的精神。她说:“是亲人和亲友鼓励我坚强活下去。”我心想,58届校友真有本事,竟能动员身患疾病的校友参加联欢,如果没有校友间长期存在的深厚友谊是难于做到这点的。



青 出 于 蓝 并 胜 于 蓝



    一位校友对我说:“你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校友们对我如此厚爱,我内心感到高兴,但我又觉得受之有愧。从年龄看,我应该永远是“长者”,但老师的定义是“能者为师”的话,不论在国内或国外,他们中已获专家、教授或其他高级职称者大有人在;在香港和印尼的校友中,有些已成为当地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这些昔日的学生,如今都比我强。“青出于蓝并胜于蓝”,大概永远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交 换 礼 物 作 为 纪 念



    联欢会安排校友间交换礼物。由每位准备好礼物,集中在一起,然后抽奖获取。最幸运者是获录相机一台。老师们受到照顾,不用抽奖,而是让我们在一大堆的礼品中任选一个。中国大陆的校友每人还得到一包食品,都是印尼的校友准备的,礼轻意重,令人感动。



“ 妈 妈 队” 的 精 彩 表 演



    星期天是中秋节,因工作不能参加联欢的香港校友都赶来了。在许多的表演节目中最受欢迎的是印尼校友的“妈妈队”跳的印尼舞;演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故称“妈妈队”;她们穿着颜色鲜艳的印尼民族服装,头戴精美的饰物,个个显得年青漂亮;她们的舞蹈动作优美、整齐和协调,舞姿不减当年;大家都感到这个节目给以人们一种莫大的美的享受,并报以热烈的鼓掌,使联欢活动再一次掀起高潮。联欢会持续至次日凌晨两点才结束。

    据了解,妈妈队是定期活动的,这使我想起1989年去雅加达探亲时,我也了解到我们53届的校友也有组织类似的妈妈队,每星期天活动1-2小时;我们届在香港的校友,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集中在茶楼饮茶。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保持校友间的联系、丰富生活内容、互通信息、遇校友有困难时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广州校友会的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规模太大,而且每次活动都安排各种报告,校友间无法得到更多的相互交谈的机会。如果能组织类似的妈妈队或爸爸队,也许校友活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是否也可以向印尼校友的妈妈队学习呢?



三 年 后 雅 加 达 相 会



    58届校友计划在三年后在雅加达相会。消息传来,大家感到激动万分,尤其是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广大校友,他们是多么渴望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重温那过去的而却永远不会忘记的中学时代的欢乐!

愿巴中校友友谊万古长青!
愿巴中精神---“乐观、进取、合作、贡献” 永远长在!




陈芷芳写于 1991 年 11 月          



感谢您的浏览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