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补品
对老人来说,精神上的充实、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比什么都重要。有人说快乐是最好的补品,很有道理,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现在又有顺口溜:经商的不会笑,莫开店;教学的不会笑,学生厌;当官的不会笑,要落选;老人不会笑,准难看。这些说法不一定准确,但能说明笑的重要性。笑是表,心是根。拥有宽厚博大的心,才会笑容常驻,笑口常开,身体不衰。
快乐需要去追求,去努力,没有谁会把它奉送给你。如果没有追求和努力的过程,兴许身处快乐之中还不知乐。老人要多想高兴的事,营造好心情;要学会忘却,忘掉烦心事;要去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拥有好心情的原动力。
所以,有人说,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追求,更是老年人不可缺的一种精神补品。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
老年人应警惕心绞痛的不同表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等为发病的常见诱因。
有少数老年人心绞痛发作时并不表现上述的典型症状,而是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疼痛,常常由此延误治疗。
腹痛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心前驱疼痛不明显,而是感到上腹部疼痛,常常被误诊为“溃疡病”、急性胆囊炎等。
牙痛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牙齿的剧痛,据资料,大约有18%的冠心病人疼痛表现在牙痛。
牵涉性心绞痛:病人的疼痛涉及到颈、指尖、脚跟、下腹部等处。
无痛性心绞痛:患者只出现胸部不适、气短、头晕、恶心等症状,无疼痛感。
当老年人出现上述不适时,应警惕心绞痛的特殊表现,尽早服用“救心丹”等急救药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避免由于持续的心绞痛而导致心肌梗塞。
(CZF
整理
)
每天都要吃个蛋
2月10日的英国《每日邮报》公布了英国心脏基金会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吃1个鸡蛋是相当安全的;如果在每日饮食中加入两个鸡蛋,还有助于减肥。过去,英国心脏基金会曾建议人们每周至多吃3个鸡蛋,理由是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但现在已有研究结果证明:患心脏病和吃鸡蛋没有关系,因为鸡蛋中的胆固醇能够进入血液的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对于那些有家族高胆固醇史的人来说,还是应该适当限制鸡蛋食用量。
另外一项发表在《美国大学营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人在均衡饮食的状态下,每天吃2个鸡蛋,不但有助于降低体重,还可以降低血脂,原因可能是鸡蛋中的蛋白质可以带来饱腹感。英国蛋类信息服务机构营养师凯斯•麦克唐纳德则表示,人们总在寻找各种营养补充剂,其实鸡蛋就是最便宜的一种。
专家建议,孩子和老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青少年及成人可以吃两个。蛋黄和蛋白最好都吃,不要偏食。在鸡蛋的吃法上,也许很多人不喜欢煮蛋的口感,因此可以做成多种花样。比如蛋汤、蒸蛋羹、蛋皮卷、蛋饺等,这样做出来的鸡蛋更容易消化,适合中老年人。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说:“一直以来,我们也不主张把鸡蛋当成健康的敌人,胆固醇水平不是几个鸡蛋能决定的。每天吃鸡蛋数量不要超过两个即可
摘自::《生命时报》
每天徒步走防痴呆
日前,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许贤豪教授在北京医院举办的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筹备会上发言说:“每天徒步行走,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好方法。”
徒步行走最初是由美国老年痴呆协会组织的一项大众运动,迄今已经开展了十几年,我国也在积极推广这项运动。许贤豪教授说,每日徒步行走不仅能活动全身,而且可以保持大脑的敏锐,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期痴呆的发生。而且与其他运动相比更加安全。徒步行走时对姿势、步态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最好注意两点。
1)太阳出来后运动,尽量选择树木密集的地方。空气中含氧气量高,锻炼效果好。
2)行走时以个人感觉为准,每天大约走半小时左右,感觉微微出汗。走得太慢达不到锻炼效果,走得太快了会使体内乳酸堆积,有疲劳感,对老年人不太适合。
摘自:《健康时报》
上网可健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了一项研究:用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记录了人们在搜索网页时的大脑活动情况。研究小组对24组年龄介于55岁和76岁的志愿者进行了测试,其中有一半为经常上网的人,另一半则很少上网,当然这些人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相近。两组人员都被要求作互联网搜索和读书任务。测试结果表明,在搜索和浏览网页时大脑的视觉皮层(控制阅读和语言部分)比在阅读图书时要活跃得多,而且,那些经常上网的人和那些不经常上网的人相比有更深层次的脑部活动。对于中老年人效果更明显。
上网,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写文章,就是勤用脑,比看书时大脑的视觉皮层(控制阅读和语言部分)要活跃得多,而利用电脑写文章,因为手脑并用,可以使人的大脑更健康。网络千变万化,网络千奇百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以激起人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这就可以帮助老年人不断开动脑筋应对。如能从事写作,更是一种大大有益于健康的脑力劳动。
摘自:新民晚报
郭沫若的静坐功
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渊源于颜回。《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颜回的静坐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它表明静坐可以达到高超境界。
郭沫若用的“静坐法”为许多人沿用过。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心静神安,是祛病延年的一种妙法。《黄帝内经》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静坐清心防病治病之妙。科学研究证实,静坐不仅能修身养性,调节和增进大脑功能,对养血安神,逐渐消除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也很有效。静坐可使脑电波稳定,大脑功能迅速得到恢复。静坐比安静休息时能量消耗减少20%。人心静舒畅时,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流量及神经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
CZF 整理)
饮食调不了血液酸碱度
近期,“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等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很多媒体把“酸性体质”和亚健康、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联系起来,在“酸碱体质”的宣传中,都把选择食物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认为通过进食较多的碱性食品,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专家指出,“酸碱体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完全可以保证血液酸碱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而通过饮食并不能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性,任何食品,既不能引起机体酸碱平衡的失调,也不能将体内生成的酸性物质转化为碱性物质。而且,过多摄入碱性物质,将降低胃液酸性,降低胃液杀菌和刺激胃蛋白酶分泌等功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大量摄入蔬菜、水果,而摄入糖、脂肪、蛋白质过少,不仅可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将导致机体脂肪分解,反而会使酸性物质生成增多,甚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专家还提醒,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酸碱食物的平衡,只要做到肉、蛋、奶与主食、粗粮、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也就兼顾了饮食的酸碱平衡,没有必要刻意再补充碱性食品或专门的保健食。
摘自:家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