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爱国的归侨大夫

回忆倪秉瑞同学坎坷、曲折的一生

廖    集   善


倪秉瑞同学含冤辞世己有近四十年了,对于他英年逝世,他的中学和大学同学无不感到痛惜难过。在十年浩劫的文革中,广大的知识分子受到冲击和批斗,大多数人都能负屈衔冤,渡过难关,安然无事。为甚么倪秉瑞同学却含冤自尽而亡?为说明这问题,让我回忆倪秉瑞同学走过的坎坷、曲折的一生。

倪秉瑞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辰市,家庭富裕,是独生子,父亲倪金镯是当地殷实商人,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战前,曾任当地福清声和会主席、马辰中华学校校董和马辰抗日赈灾会副会长。日本南侵占领印度尼西亚,大肆捕杀马辰的爱国侨领,倪秉瑞的父亲也被逮捕并以身殉难。这场祸害,给秉瑞留下深刻教育和影响。

1947年12月,秉瑞从马辰中华学校小学毕业,前往椰加达就读巴城中学,和他同期考取巴中的同学有:廖集仁、廖集善、廖集智、张万财、谢满娘、李永达和张君、我等。在中学期间,他学习用功,成绩优异,此外,他积极热情地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工作,他在班上担任了多届班长;还参加巴中学生会和椰加达学联的工作,尤其在他参加的榔城学联歌舞话剧团工作中发挥了出色的组织才能,剧团多次赴东、中、西爪哇作巡迥演出,每次出巡他是先行官,预先到各地进行仔细的联系工作:如预定剧院、安排住宿等等;他还要向各地商家筹募旅费,使巡迥演出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成功。

1951年12月,马辰筹建中华学校新校舍,马辰旅椰同学会组织了歌舞团和篮球队前来演出和球赛表演,以筹募建校资金。这是一项繁重的组织工作,秉瑞同学积极参与这项活动。马辰旅椰学生只有三十几人,无法胜任这项任务,只好从椰城各学校搬兵,我们从华中邀请了黄嘉祥、梁美文、陈凤琴、潘安妹、尹更生、苏卿昭;从巴中邀请了陈振文、白聪智、欧阳琼琛、梁永晟、李昭萼、廖性豪、陈银英、施添安等校友,在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协助下,我们回到马辰,和旅泗校犮一起举行了三埸歌舞、话剧演出和篮球比赛,在演出的歌舞中有从新中国传授来的秧歌舞、腰鼓舞、兄妹开荒、蒙古舞等,受到当地侨胞的热烈欢迎,演出十分成功,中国驻印度尼西亚马辰领事蒋树民先生接见了参加演出的全体人员,并对我们爱国爱校的表现,给予高度赞扬。在整个活动中倪秉瑞同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6月,巴城中学毕业,倪秉瑞毅然决然回国深造,同期回国的有廖集仁、廖集善,这是马辰早期回国的三位同学。在高考中,倪秉瑞考上山东医学院,在大学学习时期,倪秉瑞仍保持他一贯的学习热忱和工作作风,他待人热情诚恳,助人为乐。当年的学生经济条件较差,每有同学家里出现不测事故,无路费回家,求助于他,他竭力给予资助,不求回报,深得同学的信任和爱护。 1956年9月,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上海新华医院,担任儿科大夫,工作认真负责,钻研中医,业余学习针炙,在家里安置了人体模型,勤学苦练,掌握针炙医术。工作中他认识了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袁美龄医生,1959年结婚建立家庭,并购置房子,1960年他第一个男孩倪侨坚出生。

1962年春,他因母病,申请到印度尼西亚探亲,他先到北京向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申办入境手续。我正巧到北京探亲,又都同住在王大人胡同华侨服务社,我们相处有十天时间,经常相聚聊家常,他谈起别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谈及返印度尼西亚探亲的计划,他的探亲期限为一年,还要返回上海,他提及他太太正怀孕第二胎,他必须赶回来照料家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归国华侨出入国境来去自由,但是,实际上当时能出国探亲的人十分罕见。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所处历史背景和极左思潮下,即使有经济条件的归侨也不敢轻易申请出国。因出国探亲铸成的后果,当年秉瑞是没有预料到的。当年夏天,秉瑞被批准出国成行,路经广州会见了廖集智、宋玉华和张晋珠同学。

倪秉瑞回到印度尼西亚马辰,会见了别离十年的老母亲、亲戚、同学和朋友,感到十分兴奋。在停留马辰期间,亲友有小疾,他发挥自己专业特长,采用针炙治疗,疗效显著,手到病除,他的名声逐渐传开,患有疑难杂症的华人纷纷找上门来,甚至一些印度尼西亚友人也来求医,秉瑞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热情给他们治疗。马辰有一医院曾请秉瑞采用针炙麻醉进行手术,取得成功,受到当地医学界同仁的赞扬。接着,秉瑞又到椰加达访亲会友,重返巴城中学探望老师和同学,在椰城居住一叚时间,他显示了医生本色,用针炙埋线法为当地侨胞治病,治好了不少患哮喘病人。

1963年夏,探亲期满秉瑞返回祖国,他第二个男孩倪侨欣也己出生。秉瑞返回上海新华医院继续医务工作,1965年,他第三个男孩倪侨勇出生。 1966年文革之初,在批斗资产阶级当权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同时,也对倪秉瑞进行批判,当时只是对他出国探亲期间在印度尼西亚开诊行医,批判他有资产阶级的思想,经过学习教育,不久又给他平反。当时秉瑞给我写信说,他己经解放了,平反了,组织上给他作出鉴定:他是爱国的归侨大夫。我们也为他安然过关感到高兴。

1968年底,文革深入发展,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开展抓叛徒,抓特务运动,企图打倒一大批老干部,实现他们“改朝换代”的阴谋。而秉瑞成为归侨中具有国外色彩的特嫌人物,成了陪祭的替罪羔羊。从1969年初,重新对倪秉瑞进行严厉的揪斗,将他隔离审察,三个星期不准回家;对他家庭进行抄家,给他定的罪行:“印度尼西亚特务”和“背叛祖国”。日夜对他进行无休止的无情的批斗,要他交代罪行,使他的身体和精神受到很大摧残,如果他违心地承认这些罪行,岂不是否定了自已一生所追求的爱国道路吗?他进行顽强的抗争,可是当时政治形势严峻 ,人人自危,他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支持,他感到悲观失望,为维护华侨一视同仁的正当权益、为保持他的人格尊严,他决定以死进行抗争,以表明自已的清白无罪。

1969年秋,他利用回家休假的时机,悄悄出走南京,临走前留下一信,嘱咐家人:他将一去不回,不要去寻找他。他先到南京长江大桥徘徊流连,之前,在大桥落成时,他尝对家人说,他很想去参观由中国人自已设计和建造的长江大桥,在他临终之前游览大桥,以偿平生之愿。接着,他步下大桥走向引桥部分无人的地下室,服下大量安眠药,觅求短见,在他生命弥留之际,正巧有位维修大桥工程师走过,见到他呻吟惨状,立即召来救护车送到某解放军医院抢救。与此同时,家里发现他失踪,四处寻找,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太太前去福清市家乡寻找;一路由他小姨前往南京市寻找,她走访了南京市各大医院,终于在医院里找到秉瑞,处于昏迷状态,他对死的意识非常顽强,不配合治疗,晚间趁医务人员不在,自行拔除输氧气菅和输液针菅,等到发现时,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倪秉瑞含冤自尽的噩耗传出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间引起较大震动。并流传种种说法,现在我有机会予以澄清。

秉瑞身后留下三个男孩由他太太袁美龄艰辛扶养。1974年底,他太太罹患癌症不幸逝世,三个孩子由外公外婆抚养。

1976年秋,打倒四人帮后,全国出现拨乱反正的局面,对文革中的冤案、错案进行平反,1978年,上海市医疗系统召开大会对倪秉瑞的冤案正式平反,撤销强加于他的“特务”、“叛国”的罪行;并追认倪秉瑞为爱国的归侨大夫;同时对他家庭给予经济上赔偿,对他三个孩子补贴生活费,每人每月18元,三孩子出国后就没有领取。

1979年,在国外亲人协助下,他三个孩子申请来港定居。现在,长子倪侨坚在香港「力科国际有限公司」任董事经理;次子倪侨欣在深圳市开办广告设计公司;三子倪侨勇在美国深造,大学毕业之后,成海归派回大陆汕头投资大型农场,专门生产有机蔬菜供出口需要,同时,兼职美国经贸公司经纪人,经营中国的生意。他们都继承了祖辈和父辈的遗志,坚持爱国、爱港、爱侨、爱乡的思想,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自已的贡献。当我们深切怀念倪秉瑞同学的时候,对他后代的成长和成就感到欣慰。



2008年3月26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