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在巴中执教的日子
陈 芷 芳
一九五三年,我高中毕业了。当时正值印尼华侨学生向往新中国而纷纷回国的高潮时期,不少巴中生一批又一批地乘坐轮船北归求学,我家二姐和三姐也投入了这浪潮。考虑到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还有父母的情感承受能力,我不可能和两位姐姐同时回国。在高兴、羡慕,而略有失落感的复杂心情中送走亲友之后,我只能理智地面对现实,决定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储备足够的经费,再园回国之梦。后来,我选择了留在巴中执教,那时我还未满十九岁。
中学时代的我,性格比较文静,身体瘦弱。在家里,我排行倒数第二,过着父母、兄姐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食来张口”般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班上,我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我没有做过学生干部之类的社会工作,不善于在公众场合下讲话,就连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我都会感到有点“胆战心惊”;这样的弱女子,能胜任中学教师的工作吗?这是生活对我的一次挑战,我别无选择,只有下决心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
不久,我接到巴中校部的任职聘书,我被分到数学和化学教学组,担任五八年届(初二)几个下午班的代数和化学课( 因班级多,课室少,分上、下午班上课 )。那年,初二代数的任课老师有温馥玲(五二年届),李荣彰 (五三年届 )、梁维德(五三年届)和我;初二化学的任课老师有李习生(四七年届)、饶美珍(五二年届)和我。据记忆,和我同时受聘的同届同学还有:林家骏、陈克新、陈淑琴、杨钦茂、李健辉、余国万、潘志强、卜英明、郑丽华、李锦和、李昭孔、徐贤渠和陈平和。
五三年暑假,我没有出去旅游,听音乐和弹钢琴的时间也少了,我在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为迎接新的工作而努力。我抓紧时间复习代数、化学及阅读有关教学方法的参考书;有时也找几个好朋友切磋教学方法、探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等等。当时我和教同样课程的老师接触交流较多,在讨论如何保证课堂纪律时,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第一节课至关重要,一定要上好,对学生要严格;遇到学生窃窃私语不用心听课时,可采用立即停止授课,无语并盯看说活者直至收效 、、、、、、。后来,我给学生们的印象是:严肃和严格,有些学生还在背后说:“陈老师Galak lu ( 印尼语,“凶”的意思 )”;这是后来和学生们搞熟了,他们主动告诉我的,并声明他们对“Galak”一词绝无恶意。
教师要上好课,除熟悉专业知识外,表达能力和讲课的逻辑条理性是授课效果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来说,板书也很重要,代数课中解读方程式时,板书要一口气写出来,避免涂改,并要求工整清晰;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在备课时,反复琢磨和练习,我常常在家里用小黑板反复地练习板书、、、、、、。化学课是在阶梯教室上的,上课的氛围比一般课室来得严肃,有些示范的化学实验也在课室里进行,例如,讲到“氧气助燃”,便现场用实验室的简易方法制造氧气,然后用点燃的蜡烛观察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我读书时显然有很大改进。示范的化学实验常常给我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紧张;实验的所有操作由我一人完成,有些实验远比“氧气助燃”更为复杂,而实验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因此,上课前我必须反复实验几次,一直到有把握为止,、、、、、、。就这样,我天天过着两点一线(家和学校来回跑)的生活,虽然很忙,倒也感到生活很充实。
老师的办公室设在一个摆放了十几张办公桌的大厅里,上午和下午上课的两位老师共用一个办公桌。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们便在办公室里相互交谈教学上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上好课,除了备好课外,还要注意其他细节,如教学风格也很重要,有的老师不用讲稿,有的老师讲课很有风趣,这些都能提高教学效果。我特喜欢这样的交流,从中可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老教师“传帮带”的指导,更是使我收益匪浅。我感受到巴中确实是一个团结、友爱、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除上课外,校部规定任课老师都要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成绩达标、课堂纪律良好;此外,诸如同学间的团结、课外活动等等也要管;学期结束时,还要给班上统计成绩、排名次、发成绩报告单。开始时,我对这工作一点信心也没有,心想;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毕业生,年龄也不过比学生大五--六岁而已,班上有个别男生还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能当好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教导主任刘耀曾老师召集我们几个即将上任的年青老师开了个小会,给我们讲述当老师的责职及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讲话给了我信心和鼓舞,我接受了,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两年中,我先后担任了五八年届(戊班)和五九年届(庚班)的班主任。班主任要融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例如,我要定期和其他课任老师沟通,了解班上的学习和课堂纪律情况;要经常联系班干部,通过他(她)们协助我的工作;还要关心成绩掉队的学生或“不听话”的学生,和他(她)们谈心等等。 我开始学会怎样和同事们相互沟通和交流,学会如何关心这些弟妹(学生)们、、、、、、。虽然为此我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感到和学生们的感情关系,当班主任的班级和一般任课的班级就是不一样,我进一步理解“只有辛勤耕耘,才有丰硕果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感受到当班主任带来的愉悦。学生们单纯、朴实,真是太可爱了!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学生还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并成为我的好朋友;这是我得到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巴中曾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校风,闻名于印尼华人社会中。我在巴中度过六年的中学生活;高中毕业后,又很幸运能留在母校,在有老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环境中,度过两年的教师生活。两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自信;组织能力,讲课的表达能力,逻辑条理性等都得到一定的磨练;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师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追忆在巴中执教两年的日子,我感到欣慰,那是我一生中难于忘怀的人生历程。
写于二○○八年六月
巴中教职员合影(一九五三年)
教室一角
五八年届戊班同学和老师合影(一九五四年五月 )
五九年届庚班同学和老师合影(一九五五年五月 )
五八年届梁懋成校友协助用数码相机拍摄处理旧照片,特此致谢!
毕业歌
感谢您的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