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比路长  人比山高

━━参加吴郁、王晓晋教授的讲座会有感

印尼雅加达   刘 晋 垣


    二○○八年七月卅日上午,雅京的天空一碧如洗。由印尼巴中校友会主办、茉莉语言教研中心协办的讲座会,假座市北区慈育大学(UNIVERSITAS BUNDA MULIA),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吴郁教授和中国天津师范大学王晓晋教授主讲《语言艺术》的教学。近七百名的与会者挤满了大厅,一时人才济济,可谓盛况空前。

    上午由吴郁教授主讲《课堂教学暨晚会主持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外壳部分,包括:课堂用声基础、课堂用声技巧、 体态语的运用。她剖析性地讲解用声的原则,因情、因境灵活自然地用声;同时还言传身教地阐明了音高、音量(强弱)、音长、音色(质)以及如何以科学方法积的保护嗓音。还附上自己尝试过有效的缓解声音嘶哑的小偏方。

    吴教授强调在课堂教学时,还必须注重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又称“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态势语”及“行为语”。即利用教师身体的姿态,包括表情、动作、姿态、身体空间的距离,作为传递消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要求“精、气、神”三合一,表情丰富而不失控制。教学要满面春风,面带微笑,增强师生人际沟通的表情基调,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吴郁教授也很生动地讲解晚会主持的语言艺术。包括主持人的职能、主持人应有的素质和灵活机敏的控场能力。吴教授还特意播放出类拔萃的中国晚会主持人董卿在主持晚会时的片断,增进了我们不少课外的知识。这部分的讲题除了对有些主持晚会的人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外,参加讲座的校友会和华语学校的领导也受益匪浅。

    下午,由王晓晋教授主讲的《朗读艺术》,更引人入胜。她借用《老马与小马的故事》的寓言作为实例,讲解的有声有色,入木三分。当她模仿松鼠的举止,边跳边气喘嘘嘘地用松鼠的口吻对答时,这活灵活现的滑稽动作,令与会者忍俊不禁,拍手叫好。王晓晋教授的讲述有“横看成林侧成峰”的高水平语言境界。来宾们都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感怀!

    讲座会从上午九点开始,与会者大部分是鬓发半白、甚至是年过古稀的老师。可是,大家还是毫无倦意地集精会神,聆听王教授传授掌握朗读的技能和技巧的知识。她把朗读的停连和重音的运用、语气及节奏的运用的重要性仔细的说明清楚,把念书腔、唱书腔、念经式和朗读调分门别类的讲解。王教授由浅入深、画龙点睛的讲授《朗读艺术》,使我这井底之蛙对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是沧海一粟,学海无涯!

    讲座会在三点钟结束。除几位有事请假早退外,全场几乎无人擅自离场。期间,只听到教授朗朗上口的讲解声,来宾们正襟危坐认真听讲,没有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大家对参加这次讲座会如久旱逢甘霖,渴望之极;同时也显现了来宾们对遵守纪律的觉悟程度的提高。我深深感悟“学无止境”的深邃含义,也享受在“宁静致远”气氛的温馨中。

    吴郁和王晓晋教授千里迢迢南下是慕神仙岛(BALI)之名而来的。可是她们却坦然接受了巴中校友的邀请,推迟去BALI的旅程,自愿地提出要搞个《语言艺术》的教学讲座。这种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而情愿牺牲自己的休闲时间,其舍己为公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感谢巴中校友会和茉莉语言教研中心给我们一个学习的良机,并赠送《巴中文苑》;感谢厦大印尼校友会馈赠《厦大魅力》;感谢媒体的鼎立支持;特别感谢两位教授的教导,感谢您给我们分享丰硕的成果,感激您对我们印尼华教事业的无私奉献。我有幸参加由您授课的《语言艺术》培训班,老师,谢谢您!我们不会忘记这比金子还贵的师生情。     记得有一段小故事: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了良久。 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生命像一首激昂的歌,它有着无尽的跳跃的音符,它可以在凛冽的寒风中飘扬,更可以在世界的最高峰上引吭高歌。董卿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她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孩,凭着执着的斗志、追求向上的拼搏精神,终于出人头地,跻身于优秀的行列之中,成为晚会主持人的佼佼者。她终于修建了属于自己的码头,许多大小船只络绎不绝地停泊和启航。放飞在天际已久的追求,终于收获了一片金色。至今,董卿还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分秒必争,努力学习,为达到完美的人生目的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写于二○○八年八月一日            


网页编辑:陈芷芳

二○○八年十二月七日


感谢您浏览感谢您浏览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