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我的人才观



刘晋垣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学号036215


若比邻图片共享: 免费,无限空间,流量

内 容 提 要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典故可以做为商场上的前车之鉴 。三国中的各国英雄豪杰们,为了开创自己的基业,在用人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观。
论文总结本人在创业过程中的“盲目轻信”、“任人唯亲”以及“任人唯贤”论的失败教训。以本人在经商过程中用人方面屡犯的严重错误为借鉴,以《三国演义》对人才的发现、人才的筹备、人才的使用为借鉴,以魏、蜀、吴三个霸主人才观为中心,作出自己的论述。

[关键词]
盲目轻信  任人唯贤  任人唯才  三国演义  人才  公司  生意



Comparison of my business practices with “San Guo Yan Yi” theory: Using a man’s character into consideration.


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sity
Soedjantho Tjandra, Student ID Number 036215


In “San Guo Yan Yi”, Caocao stated clearly that “talent is everything”. If one was talented, then nothing else matter, even if one was bad in character.
This thesis described writer’s failing business strategies based on Caocao’s principle that “talent is everything”. Meanwhile, writer criticized Caocao’s principle that one should also take other things such as man’s character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Talent is everything  “San Guo Yan Yi"  talent   Caocao   company   business .



引   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注1)
三国是一个豪杰如云、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斗智斗勇,在历史舞台上抛洒热血与才情。在大江东去的滚滚波涛中,我们仿佛看见了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谈笑间雄姿英发的周瑜,横槊赋诗、骄横已极的曹操,还有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学经典之一,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
《三国演义》可以激发完美的想像力,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处境与方案,一种智力上的乐趣,历久而弥新,可供我们反思与前进之用。
《三国演义》是一轴人物画廊的长卷。在三国里被世人称为“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独霸西南蜀国的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占据东吴的孙权“大胆启用新人”的用人之道,各尽所能,尽显神通。
经商过程中的三次失败,从跌倒之处再爬起来,从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可以鞭策、激励,以少斗多、以寡制众、以弱取胜,重展雄风的凌云壮志!
近年来东南亚商界很推崇《三国演义》,认为其中很多战例,谋略也同样适用于商界。人是决定历史的主要因素,《三国演义》如此,现代的商场何尝例外?鉴于笔者涉足商场多年,在这里要论证的是《三国演义》里群雄争霸的人才战术,从中研究“商场如战场”蕴涵的智慧。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



1965年笔者念高中二时,印尼再次掀起了排华反华的高潮。全国的华校被勒令强行封闭。笔者当年十五岁,随着北上回国的潮流,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印度尼西亚,志在学有所成。可是一踏进罗湖大桥,恰逢中国十年文革大动乱,红卫兵造反之呐喊声此起彼伏,书念不成,大学不能上。5年后出香港,又一年后结婚和内子回雅加达自立门户,开始走上风雨坎坷、白手起家的经商之路。
写成功的故事多如过江之鲫,如中国大陆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裁王石“玉不琢不成器” 的传奇故事;香港大亨李嘉诚,从一个出身微贱的打工仔做起,经过奇迹般的人生旅程,终于成为叱咤风云的顶尖君主的故事;比尔?盖茨由於发明了软件,排名世界首富的故事;我们印尼的林绍良,靠机遇拼搏,建造了跨国的超级商业王国的故事。他们的成功决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结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众多介绍成功人士发迹的读物,成为热门书。但笔者还是比较喜欢阅读那些写失败者的著作,因为从失败者的教训中我可以汲取教训,引为借鉴,脚踏实地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可惜,这样的书很难见到。人们也许对于失败的人生都抱着“羞对江东父老” 的态度 ,既然未能光宗耀祖,又何必自讨苦吃把“家丑” 外扬?
“家丑不可外扬。”怕出丑者,即使再美,也会因为羞于表现而流于平庸;怕失败者,即使再有才气,也会因为胆怯不敢积极追求而错失良机。机遇稍纵即逝,财富、地位、名声不属于懦夫。没有勇气,怕承担责任,是懦夫的表现,这样的人永远都不能超越自己,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笔者觉得“家丑” 必须外扬,好让后来者不再重蹈“家丑” 的覆辙。让后来者可以学乖,可以不吃“家丑” 的亏,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让后来的企业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思考未来。(注2)
所以我要写这篇论文,我不写我的成功,而要写曾经的失败,以正视自己的一生,既为自己也为后代。




二、十五年中经历的三次失败


由於笔者在大陆生活过5年,赶上文革,学到了不少的人生经验,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却耽误了进入商界的年龄。回来后,印尼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适应当时的社会,必须快马加鞭、迎头赶上。笔者在十五年中经历了三次失败,其中第一次是因为盲目轻信,第二次是因为“任人唯亲”,第三次则因为“任人唯才”。




1、盲目轻信和第一次失败


《三国演义》第3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吕布原是丁原的义儿,由于李肃从中穿针引线,将赤兔马、金珠玉带献给吕布,导致在紧要关头,吕布这忘恩负义的小人反戈把其义父杀害,投奔董卓。董卓以金甲锦袍赏赐之,吕布遂拜董卓为父。随后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王允巧妙地安排歌伎貂蝉反间董卓父子。董卓虽有欺主弄权之术,横行朝野之势,最后还是被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义子吕布一戟直刺咽喉,死于非命。
我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神奇故事。人生中的一切莫不是从无到有、由少及多。世界上任何一项事业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样做起来的。
1974年我看准了香港的漂染业前途可观,便在香港葵涌区租了一层工厂楼宇,和侨居香港的孔先生(化名)创立了XX漂染有限公司,承接出口美国的漂染订单。孔先生曾经在漂染厂当经理,有3年的工作经验,由於他们夫妇是我太太的老同学,在“亲” 情上我没有理由拒绝合作。我对他的品德做了调查,结果我认为到当时为止他们的表现还可以,因此决定和他合伙做生意。后来大家各出 50%的资金作为开厂的本钱,由他夫妇经手处理工厂的一切业务。而我在雅加达只是遥控操作,审阅他每个月寄来的业务报告。
事过2年,公司虽没赚大钱,利润却比放在银行吃利息高出3%-5%。这2年来他有心把账目做得非常的仔细,来往款数也一清二楚,我更加信任他,再加资本把生意扩展到大陆。就这样,随着时间流逝,我对他们完全放心,认为一切顺利,不会有问题了。
没想到公司迈进了第3年,他来电说某某公司欠账,又在报告上写道某工厂赖账不还,最后的一次来信中竟说公司亏空无法再延续下去,只好向司法部和商业部呈报实况,宣布倒闭。
我一接到律师的通知书,马上飞到香港去和他夫妇交涉,要他把公司账目及银行来往款项的账单交出来。这时他夫妇二人完全没有了“老同学”“好朋友”的温情,对我非常冷酷。说手中没有公司的任何文件和帐目;他摊开双手耍出无赖手段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如何处置悉听尊便。”强龙难压地头蛇,虽然我在法律上可以控告他夫妇中饱私囊、盗用公款;但是由于平时太信任他,对他们不加一丝丝防范,因此出了事情也很难拿到证据,面对着“被欺负” 的事实,也只有自叹倒霉, 眼睁睁地看着他扬长而去。
这次失败的原因在于我对人的轻信,尤其是对朋友的轻信。《三国演义》里的丁原和董卓也是死在轻信上的。吕布本是一个见利忘义、重色轻友的小人。在重利的诱惑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宁可杀害义父丁原;他又为了一个国色的歌伎,可以把义父董卓也杀掉。所以丁原在被吕布砍下首级前,还莫名其妙地问:“奉先何故变心?”。董卓也是一样,临死前还妄想吕布救围脱险,大声疾呼:“吾儿奉先何在?”,董卓这凶残反贼就这样胡里胡涂地把生命断送在他自认为最信赖、最可靠的人手里。他们的失败都离不开“轻信”二字。




2、任人唯亲和第二次失败


自古至今.由于社会制度、政治路线或领导者本人的素质不一同。在用人问题上,存在不少障碍和偏见。有凭一纸考卷定终身的科举制和“唯文凭论”、有单纯看个人出身的“血统论”,最要害的则是“任人唯亲”的“关系学”。
《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司马懿引二十万军,欲取街亭断蜀兵之咽喉,以绝其粮道。蜀将参军马谡虽然自幼饱读兵书,却无实战经验,由于他长期在诸葛亮左右,关系密切。诸葛亮因此委马谡以重任。纸上谈兵的马谡徒有虚名,导致街亭终被魏军所夺。
我的第二次失败源于1976年初,我和同窗共砚多年的黄某(化名)成立了一家水泥销售批发公司。我占大股75%,黄某及其岳父只是小股25%。我对黄某和他的家庭背景非常清楚,他为人老实、纯朴、随和,在学校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我从初中起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到他家一起吃饭。这么亲密的关系,我当然很信任他,很放心让他任指挥官之职。
一开始公司的支票必须两人共同签字。后来,笔者由於工作忙,索性把空白的支票先签字,要他按公司的需要,仔细审核后才开票。
问题出在黄某的小舅子杨先生,也是我的同级同学。父是老牌承包商,为人十分厚道,与先父有生意来往;其母在华校执教。家庭很好,可偏偏龙生蛇种。我虽知杨先生品质不端,但因他是我好朋友的亲戚,因而同意把他安置在公司里任职,希望有朝一日会出现“浪子回头金不换” 的奇迹。后来黄某因生意发展,业务繁忙,就把很多业务交给小舅子杨某(化名)。再加上他也有“任人唯亲”思想,也把空白的支票先签名。
当时在印尼很盛行一种赌博性质的“DINGDONG” 娱乐,走火入魔者一晚可以花掉千元美金,甚至万元。杨先生就这样堕落在这种游戏的圈套内,欲罢不能。 豪赌后的结局是倾家荡产。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挺而走险,反正两个经理签过名的支票就在他的手中,到银行取钱如囊中取物。等到银行账目显示赤字亏空时,我才知道公司已处于病入膏肓之绝境,再也无法挽救了。好好一个“金矿” 的前途,竟在短短的18个月内断送在姓杨的手中。
笔者一时疏忽大意,没有亲自经营管理企业。但是,最大的错误是笔者太相信自己的好同学,而好同学又因“亲”字当头,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以至于整个公司全军覆没,都败在一个“亲” 字上。事后,我的同学因无颜相见而销声匿迹,从此,笔者不仅赔了钱还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这样的失败,让我想起诸葛亮误把重任寄托在他认为很了解,很亲近的“将才”马谡身上。由于诸葛亮非常清楚马谡自小熟谙战法,而且诸葛亮遇事也偶尔征求马谡的意见,他总是能说得头头是道,才把重要的关口交给他去把守。事后诸葛亮挥泪崭马谡,才悟刘备曾叮嘱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失去街亭,这件事不但是马谡的错,也是诸葛亮的错。他错在用人,错在单凭表面的现象来重用“熟人”。笔者也是从初中认识黄某到高中,学校封闭后又在商务上有来往,自认对黄某的为人已经了如指掌,结果还是失去了“街亭”,栽了一个大筋斗,败在一个“亲”字。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事例,刘备一意孤行要任用其弟关羽去守重地荆州,一来是因为关羽艺高胆大;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肯定可以比他人更可信。刘备被任人唯亲的思想所操纵,诸葛亮虽然知道关羽持才傲物,不识大体。所以,在临行前慎重嘱咐:“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可是,最后关羽还是“大意失荆州”,他们也同样的失败在任人唯亲上面。




3、任人唯贤和第三次失败

《三国演义》里,许攸在官渡大战前倒戈,弃袁绍而投靠曹操。曹营将领都对许攸的来意表示怀疑,并认为许攸的秘密情报不见得完全正确,万一有问题,反而会带来曹军的眼前危机。曹操确实是统帅之才,他知道,作为统帅必须兼收并蓄,最大限度地吸引和使用人才,包括包容一般所不能包容的人。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就意味着来者不拒,什么样的人都能吸纳。所以,曹操识人、用人的一个核心就是只讲才能不讲其他。在曹操心中最重要的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能人,这些人无论过去怎样,只要肯努力建功立业就能获得高官厚禄。
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惟才是举令”。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这些人后来都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曹操出谋划策,成为曹操的“智囊团”,荀彧、郭嘉、刘晔、程昱、荀攸成为曹操的得力谋士。曹操还重用了前来投靠的于禁、典韦,后典韦为保卫曹操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相报知遇之恩。由于曹操采取了这一用人策略,于是就笼络了大批人才,“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在这场较量中,就最先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两次失败后,我认真反思原因,深恨自己被“亲”字所害。我想“任人唯亲”是华人受几千年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的结果,不适合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怎么办呢?这一时期,在东南亚兴起一股“读《三国》,学智谋”的热潮,很多人把这部小说中的计谋当作经商的谋略,提出“商场如战场”的口号。我因为早就熟读《三国》,佩服曹操,也就被这股热潮裹挟,研究起曹操成功之路,我想曹操在用人方面很有独到见解,他识人、用人的一个核心就是只讲才能不讲其他。为了获得各种人才的帮助,曹操曾三次发出求贤令以招募智士能人。重申凡是有高才异质的人,有御兵治国之术的人,不论出身门第,不论他过去做过什么,既往不究,一概推举。特别是“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一节,明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不计较,最终不惜以六员将领的死以求换取关羽的心。这一情节广为后人传诵。
小说中对曹操用人之术的描写打动了我,我决心接收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放弃“唯亲是举”的老思路,以曹操的“唯才是举”为用人准则,重振旗鼓。 1989年我在雅加达郊外某工业区建了一家工厂。当时的职员从经理到营业部的主任都是从同行对手的公司跳槽来的。我因为有曹操“唯才是举” 的观念,也试尝学曹操不拘小节的气度。不久那公司的另外6名职员也相继归顺。虽然跳槽者良莠不齐,有的是贪小便宜,有的是喜欢泡妞,有的爱喝酒。我认为这些都是生活小节问题,只要大节不亏就行了,而这一点,我会以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为约束的。“任人唯才”嘛!
“有财大家发,有路大家走。” 我很明白这句格言的真谛。所以我在利润上是3-7分账,而且3个月一小红利,一年一大红利,所以他们都很卖力地为公司找客户,拼命为公司赚钱,可以说是达到肝脑涂地的地步。在短短的2年里公司傲视同侪,营业额直线上升。就在这个新的企业建立的第八个年头,我面临了有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和几个朋友又另开规模较大的公司,精力都集中在新公司的创业上,疏忽了对原公司职员的管理,等到我回过头来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来我任命的那两位“主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员都接受其指挥、调度及任免,在公司中他两人显得势大气粗,这给他们暗中谋私开了方便之门。
也许是我公司命不该绝,有一天我踏进办公室,第六感官告诉我公司有点不大对劲,职员们都显露得惊慌失措,不敢正视我。我在办公室里随手拨了一个外埠的客户电话,本意只是作生意上的寒喧,但谈话中他谈到两笔货的问题。我马上审核帐目,发现公司账目上根本没有这两笔买卖。我不动声色,第二天从外面调进一个23年前认识的朋友,让他任副厂长,监视和阻止有人再从中搞鬼。同时我借口身体有恙不能上班,搭乘早班机飞往B埠查明真相。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他们早在半年前就已经蓄意造反了,他们串通有关人员,用假提货单,中饱私囊。甚至在外另起炉灶,拉走客户。
《三国演义》中描写猛张飞嗜酒如命,因酒他多次受挫,可他也有因酒而取胜的时候。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张郃领三万兵众去取巴西,张飞引兵一万与之相遇,张飞急于与张郃决战,但张郃始终不出,张飞也就终日饮酒。刘备为之担心,孔明却心知肚明这是张飞的诱敌之计。张飞叫部下将酒排列帐下,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张郃见此果然以为有可乘之机,于是带兵冲杀而来,至张飞大营却发现正在帐中饮酒的是一个草人,疾呼上当。而张飞、魏延等从四周杀出,大败张郃。这种“能而示之不能”的作法,其目的就是设法暴露自己虚假的弱点,使对方以为有机可乘,而把实力埋伏好,在恰当时机给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当时的情况绝不可打草惊蛇,我必须把”骄兵”蒙骗到底。于是假托有病住进医院。“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实而实之,使敌转疑我为虚。” 在商场上,按照常规,是不应该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的,“实而虚之,以我之实,击彼之虚。” 本身的力量是强大的,有时却伪装虚弱,以此来麻痹对方后伺机胜敌。 当公司面临失控的危机时,必须做出残酷的决定,对一些叛逆者实行严厉处罚,以收“杀一儆百” 的效果。于是,我决定把14个“内奸”统统革职。虽然按印尼的劳工法律,还要给他们一笔补偿费,可是除去了要命的“毒瘤” ,总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事后我公司马上重金聘请一位富有营业经验的外国留学生坐镇,还有2位大学生当助理,逐一梳理漏洞百出的工作;同时笔者亲自走访大小客户,对他们说明真相,取得了客户们的同情、信任和支持,我决心“不撤退、不投降,拼到最后一秒!”,终于在三个月内又重新建立起“爱佳锌铝业公司” 的信誉,而那些“叛徒”则身败名裂。
这次危机使我深思:什么是“人才”,有才就是“人才”吗?曹操的“唯才是举”对吗?那十四个内奸曾使公司赚了不少钱,的确有“才”。但他们缺的是“德”,这些“人才”就像《三国演义》里蜀中大将魏延一样,脑后有反骨头,事久必反。在竞争激烈,诱惑多多的时代,仅有才是远远不够的。“人才”首先是“人”,为人必须有人的基本道德,做人要讲“诚信”,商界的人更应该讲“诚信”。“人无信不立。”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以诚信为先,以真诚为首。在商场上,诚信可以赢得很高的社会信誉,也可以赢得巨大的财富。诚信不但是人性的基础,而且是创造财富的基石。但是,如果套用曹操“唯才是举”的任人法,把没有诚信的“聪明人”当作“人才”来看待,这种人是经不起钱财的诱惑的,这种“人才”总是喜欢往上爬,往热闹处寻找自己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惜出卖一切。这种人也不会安分守己地为公司尽职,这种主雇关系,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
许多书籍都吹捧曹操的“唯才是举”是经营争霸业的锐利武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官渡之战,袁绍军中众叛亲离,刘备开溜、许攸逃叛、张郃反水,这三个亲信在紧要关头都背叛了袁绍,杰出的“人才”在顷刻间翻脸成仇,变为你死我活的敌人。他们都是唯利是图的“人才”,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才”,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才”。换句话说,刘备、许攸和张郃都是品质不良的小人,是没有基本道德的叛徒。他们与商场上的“人才”又有什么两样?在危及自己的“利”时,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他们就不顾往日的恩情,说翻脸就翻脸,心中根本没有一点“义”。
曹操用人以“才” 不以“德” 的策略,所以阵营中虽然良智良才众多,而奸诈之辈也不少。魏将钟会、邓艾在灭蜀之后,也是多怀异心,锺会首先叛变,继而两败俱伤。曹氏天下终究为司马氏所代替,司马氏以曹氏之道,还治曹氏之身,而且还把曹氏集团的大部分人都杀了。
这些实例证明,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有着严重的缺陷的,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人才时应坚持“才德兼备”的标准。




三、总结《三国演义》,培养人才是关键



经过三次失败,我决心重新奋起,决心败中求胜,开启成功的大门。
我通过考察并向建筑专家请教后,知道印尼建筑势必由砖木为主的别墅式小院向高层发展,加上印尼的森林被大规模的砍伐,导致木材缺货,价格日愈来愈昂贵,这就需要轻而耐压的金属建材,取而代之。于是,我决定在钢楼板项目上发展。
想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是我经历了三次失败总结出来的经验。
发展事业,需要专业的人才。笔者以曹操的“唯才是举”为原则,招揽在钢楼板方面的市场人才和在这项技术方面有才华的技术员,还宴请“元老”级的工程师向他们虚心求教,同时答应他们一旦新产品面世,我公司将给予这些功臣们特别的优惠价。在双方有利的前提下,他们都看好钢楼板的前途,建议不用现成技术,把目光放在新技术上。
当时印尼厂家所生产的钢楼板,产品的上面部分是平面,只有在其两则斜坡有突出的“人字形”加强筋(图示1) 。新技术是什么?为了开阔视野,笔者曾经带着技术专家一起参观过中国大陆的五家规模较大的制造钢楼板设备的工厂,我看到产品的坡上有圆圈形的加强筋,圆圈形的比人字形的,确实大有进步,但是能不能再改进?在我的信任和鼓励下,专家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在产品上方的平面部分再加“一字形” 的突出加强筋 (图示2) ,以增加混凝土与钢楼板的紧扣力,这是印尼厂家甚至欧美技术师也没有想到的设计方案,是独一无二的“怪”产品。
《三国演义》第102回,诸葛亮命匠工制造“木牛流马”这种奇怪的东西,在葫芦谷大败司马懿大军。
“做别人不做的,做别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一创新成果成为我公司抢到商机的法宝,这些技术员在这一创新中充分发挥了才智。他们看到公司的前途,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同时,他们感激公司对他们的信任,给他们机会,因而更努力地为公司尽力。
可是,新产品刚生产一个月就遭到对手们的猛烈攻击。其中N公司(化名)还委托其律师寄了五道“金牌” ,诬告我方模仿他的产品,侵犯其产品注册权,并勒令我方在接获律师公函三天内停止生产,否则将以法律处治,赔偿10亿盾的损失。
《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虽然是诸葛亮眼里最强的敌手,可是他却屡战屡败,原因何在?因为诸葛亮能够「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的一切军事计划和行动了如指掌,所以《三国演义》从第95回“武侯弹琴退仲达”起、接着第100回“武侯门阵辱仲达”、第103回“上方谷司马懿受困”、直到第104回“见木像魏都督丧胆”,都说明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全赖于他所掌握的情报,和了解司马懿的性格和为人。
商场也是一样,是危机四伏的地方,竞争对手多如星云。。只有对双方的实力、想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不同的因应措施,才能在危机关头做出及时而正确的调整。要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站稳脚根,控制全局,必须先了解自己、了解对手。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面对横蛮对手的压杀,绝不可惊慌失措,轻言放弃,更不可急躁莽撞,而应该沉着应战冷静分析,理智抉择。按印尼企业家的习惯,遇到问题多是“花钱消灾”——收买官员以求生存。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对自己和自己的技术有十分的把握,对自己聘用的技术员完全信任。因此我决心走“法理”之路。我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品德好的律师帮助自己。
我方律师根据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形,提出我方暂时停止生产一个月,避其锐气。表面上接受他们的控诉,暗中加紧调查。停产?这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因为停产不仅有经济损失,而且可能涣散人心,更可能给我的名声造成大的亏损。但是我很信任这位律师,因为我不想背个“非法经营”的名声,我要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我接受了律师的意见,给他权利和各方面的方便,请他去进行调查。不久,他就查明了对方目前还没有注册其商品。原来对方的律师只是轻视我公司势单力薄,想以恐吓手段将我公司掐死在摇篮里。我方律师马上到工业商品部注册“爱佳”商标。一星期后得到了工业部商检的认可和注册正式的证明公文,证明我方的产品在形状及尺寸上和对方的根本不相同。这一招使我方由被动为主动,形势随之大变。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官渡之战前, 刘备开溜,袁绍失了外援;许攸叛逃,袁绍丢了智囊;张郃反水,袁绍折了臂膀。所有这些,都说明袁绍大势已去,接下来只能是全军覆没、土崩瓦解。
我方律师进一步调查,原来对手看似庞大,但是目前正处于众叛亲离的内讧危机,而且债台高筑,现金周转不灵了,迟迟不能发饷。该公司对人才的藐视,就连几个老外也闹着要求尽快解散公司,结算账目,获取各股东的红利,早日结束营业分道扬镳。
商场上你来我往,也是一种斗智斗勇的地方,每个企业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胜出群雄。商家决不能错失商机,错失商机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客户的减少,甚至在商场上会遭到灭顶之灾。一个月后我方律师开始反击,向对方发出公函。对方理屈词穷就这样我方反败为胜,工厂重新生产。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竞争中,我选择的律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专业能力,他的智慧,还有他的职业道德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而我的不服输,走正路和对自己职员的充分信任,也打动了他,我们成为好朋友。在以后的交往中,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我获益不少。
《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是造成日后三国鼎立的决定性战役。曹操以号称百万大军的声势,想渡江并吞东吴。诸葛亮看准时机亲临江南“舌战群儒”,终于说服了孙权和刘备联盟。曹军虽然以压倒性的兵力及军势,却阴沟里翻船,在周瑜的突击火攻中几乎全军覆没。其实曹操在这次战役中,败走华容道,狼狈逃回许都,是中了周瑜的苦肉计和诸葛亮的连环计,是输在东吴的水兵和刘备的陆军手里,是输在刘孙联军天衣无缝的配合行动上。
大鱼吃小鱼的事情在商海中屡见不鲜,有时在特殊种情况下,选择与其他企业联合,不失为最好的战略,这样即可以增强竞争实力,又可以减少承担的风险。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退。但是联合不是合并,企业和其他企业联合时,更要注意自己的独立性,立足于自己的企业根基上。合作是取长不短、资源整合的一个过程,可以使人力量倍增,是赢得大交易、复杂交易的前提。
商场上无真正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尽管我方在法律上取胜,对方处在危机状态,但是“百足大虫,死而无僵”,对方仍拥有不少不知内情的老客户。笔者亲自出面虔诚地邀请同业的另2家公司联合,说明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组成了共同对付“恐龙” 的统一战线。同时拆穿了N公司盗用欧洲一家公司品牌的真面目,从此N名声扫地,一蹶不振。在这场竞争中,我方终于大获全胜,几家联合公司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敌人被击败了,并不意味着自己就一定能发展。要想发展,还应有良好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售后服务。我公司的座右铭是:“The brand you can trust” 意思是“您可以信赖的品牌。” 我公司的口号是:“the shop where the customer is king” 即 “顾客就是至高无上的天子”,表明了我公司对顾客的真诚的服务态度。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必须不断地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力求在稳健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在新事物中挖掘进步的机会,努力在新的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创新为正交易提供新的交易需求,一个有效的创造性突破策略,往往成为经营者一生事业最大的转捩点。
今年开业以来,我公司又提出新的招式,在营业服务方面更上一层楼。我学习曹操在战争中出奇制胜战创新突破术。在产品的推销和顾客服务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只有找到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途径,才能使自己的产品鹤立鸡群,也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要,得到良好的商机效益。(图3)
怎样才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服务机制?除了制度外,还是人才。而人才不是现成的,需要选择、培养,这是我通过与“N”公司交锋过程中选择律师,得到律师帮助,最后取得胜利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我规定对于较小的订单我们以“Same day service”同日服务为原则,上午订货下午取货之快速服务方式;较多的订单则以一、二天为限,力求达到顾客满意为止。同时每位营业部的销售员都配有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8点,12个小时服务的手机,保证客户在工作时间外还能够通过手机进行紧急订货。为激励销售员的积极性,公司规定额外业绩可获得双倍的佣金。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员的福利,公司也可以从中取利。这一举三得的销售方法很快便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在价格方面也宁肯少赚多做,把买主当朋友多给他们一点利益,通过他们的口耳相传,取得广告宣传作用;近期我公司花3万多美元,参加一年一度为期四天的全印尼的工程师、设计师的专业研讨会,与会者和参观者近千名。在会议期间,广交朋友,虚心求教,我公司的新产品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与赏识,虽然耗资不少,但使员工得到培养锻炼,能力大大提高,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财富。而员工也因在公司有这样的提高机会而感激公司的培养,因而更勤奋工作,把公司的发展与个人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今天,公司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不断扩大自己的顾客群,名声大振,生意兴隆,是全体公司职员的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是笔者能够识别人才的有力证明。(图示4)
有道是:“商场如战场”领导者更要有力争第一的胆略,敢抢在他人之前,始终朝着业界的“第一名” 去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够威震对手,取得成功(注3)。但这个胆略不是蛮干,是建立在掌握大量讯息,经过科学论证基础上的,而这些条件没有可信赖的人才是做不到的。在一些公司热衷于到名牌大学选择人才时,日本松下NASIONAL公司创始人幸之助先生却坚持培训自己的职员,从中选用人才。(注4)在这过程中,我不等不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水平高,可信任的人才,这是我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纵观《三国演义》里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十分重视启用年轻骨干作为继承东吴基业的接班人。孙权任用周瑜,周瑜三十四岁被提升为三军大都督。周瑜不幸早逝,临死时推荐了鲁肃为他的接班人,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觑江南;鲁肃又推荐了吕蒙。吕蒙不仅本人是文武全才,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吕蒙也善于发现人才,在他任时.提拔了年仅二十五岁的孙桓和二十七岁的朱桓为将。彝陵蜀吴大决战前夕。阏泽慧眼识英雄,极力举荐陆逊,陆逊比当年周瑜任水军都督时还年轻,而且是一介书生,尽管众将不服,孙权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力排众议,破格提拔。孙权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立即设坛拜将,封陆逊为大都督,令掌六郡八十州并荆楚诸路军马。陆逊面临刘备统领的七十万复仇大军,沉着应战,巧用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吴蜀联盟破裂后,东吴面临两股强大的敌人,北拒曹魏,西抗蜀汉,但都能应付自如,从而延长了孙吴政权的生存,成为被司马炎最后并吞的一个国家。
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孙氏政权在用人上为后世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大胆起用新人。一个政权只有大胆起用新人,不断培养和提拔新人,使人才辈出,它所从事的事业才能繁荣昌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紧随一波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反观蜀汉,诸葛亮犯有和刘备一样的用人错误,就是惟“五虎大将”是用,不注意新人的培养和起用,使在后来的对敌斗争中,人才困乏,独力难支。在“五虎大将”相继去世后,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就只有用被他视为眼中钉的大将魏延“当先破敌”了。诸葛亮把毕生所学尽传授之的降将姜维,才能远不及诸葛亮,而姜维在接替诸葛亮职务掌握军事大权后,又紧步诸葛亮后尘,在军事上不思厉兵秣马,养精蓄锐,乘隙而动,来了个九伐中原,使蜀国元气丧尽,而他用以北伐的前部先锋竟是廖化、张翼等平庸之辈,退军途中竟没有一个能断后的大将,只有主帅亲自出马了。处于这样的窘境,面对魏国“精兵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和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庸主刘禅就不得不自缚请降,沦为亡国奴了。
造成蜀国人才枯竭的原因,是与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密切关系的。如果刘备、诸葛亮能象东吴那样注意到新人的培养和起用,广开贤路,选贤任能,那么,在三国对峙的局面中,到底谁灭掉谁,或者谁最先灭亡,或许是另外一种结局吧。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事实已经如此,孰是孰非,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古人云:“无古不成今”。在考察了《三国演义》一书中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史之后,不难得出人才问题是一定阶级、一定社会集团应该首先解决的大问题这样的结论。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个阶级、哪一个政治集团,都不能不把人才的继承问题提到战略策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同样,生意场上,人才的选择、使用和培养,也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束语



一个杰出的人才,就是一根擎天柱。得到他,可以扶大厦于将倾;失去他,就会陷国家于危亡关头。蜀汉政权的兴衰,就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
刘备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选择了诸葛亮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能人来辅佐自己。“马逢伯乐而嘶,士逢知己而死”。作为一代明主的刘备正是看中了孔明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便前往隆中卧龙岗,诚心诚意地“三顾草庐”,以至诚至爱之心感动了草堂春睡的一代英才,坚信不疑地以军国大事,从此诸葛亮为蜀汉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刘备能由弱变强,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方。所以,识人不容易,要识德才兼备的人更不易。
三十年来的经验使我懂得,人才重要,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技术,人才就是胜利,人才甚至可以决定事业前途成功与否。但怎样才能得到人才?
唐代韩愈的《杂说》第一句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企业家总是希望有好的人才为己所用。其实,企业家自己首先应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人才,成为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否则,即使有人才,他也不会利用。
我们祖辈在小农经济的时代,靠家族的力量去拼搏,因此形成“唯亲是举”的人才观;《三国演义》中曹操处于战乱时代,他要解决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以达到夺天下的目的,他的要求很简单,很直接,因此形成了“唯才是举”的人才观。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商贸国际化的时代,我们的事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任用各方面的人才。企业家必须自身正、有鉴别发现人才的眼光,还要有魄力,有长远打算,培养人才的魄力。不能只凭老经验,不能只从一些故事,通俗读物中去寻找所谓的“理论根据”,而应多学习。最近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高级经贸管理班,听到多位经贸专家的讲授,参观了几所大型企业,真是大开眼界,收益极大,对“科学化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促使我广泛学习,把眼光放得更远。只有这样一来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管理好这些人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成功的文学经典。由于我们的祖辈们从大陆漂洋过来,到了印尼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政治和生活没有一点安全感,所以,他们索性把中国的宗教搬过来。由于,祖辈们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文化水平比较低,加上中国人信仰宗教是很实利的,干脆什么都信。所以,祖辈们就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当作是孔教。在亚洲,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人们甚至把《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当作神明来供奉。印尼华人对《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人物的崇拜更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例如把关羽的金像摆在寺庙里,或摆在家里供奉,求财求平安,作避邪镇魔之用。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习俗和宗教信仰,而是近似于变相的迷信了。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历史小说,小说是虚构的,是想象的产物;而商战是很现实很残酷的。因此《三国演义》的谋略不可能真正成为商战的“法宝”。 作者罗贯中对小说中某些角色特意重墨描写,达到艺术夸张的最高效果,以饗读者。可是人们却把自己的很多感情和认识注入其中,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夸张化、典型化、神秘化。因此人物性格也脸谱化,即单一的表面典型化;好即一切都好,坏也一切都坏。关羽、曹操、诸葛亮在戏台上脸谱的造型,已经给人们一种定格的意识。中华文化对红、黄、黑、白的象征义,经过五千年的陶冶,已经在华人心中根深蒂固。关羽是红脸代表忠义意义,曹操是黑脸是奸诈,诸葛亮羽扇纶巾,是智慧的象征。《三国演义》的故事既不是真的历史,也不可能是真实生活。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所以,文学形象具有具体性、概括性、倾向性、间接性和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注5)文学就是文学,不可能是生活教科书,更不可能成为工作指南。我着三十年来对人才问题上走过的弯路就证明这一点。想想当初我曾那么崇拜曹操,把他的“唯才是举”奉为真理,真是太幼稚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作品加以具体的分析,作出正确的估价,既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取其一点,代替整体。同时还应注意分析古代作品在今天的作用,不能要求古代作家为我们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更不能把古代的文学作品与今天的现实作简单的类比。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对古代文学做出完全错误的估价。
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作品的价值和成就,指出缺点和不足,对作品作出科学的评价;总结文学创作的经验,促进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研究文学理论遗产,吸取前人成果。(注6)阅读研究《三国演义》也不例外,它是封建时代统治下产生的作品,有其封建性的糟粕,离不开神权、族权、夫权、君权等封建色彩,宣扬传统的封建宗教和礼教。尤其《三国演义》,充满“正统”观念,在欣赏时,应有所批判。
以《三国演义》为论文者,前辈君子之著述已多。笔者学识肤浅,墨误疏漏,学力不到处,不敢自揣更有新意。姑且为个人之读书札记,恳请老师、先辈专家学者不吝予以批评和指教,笔者幸甚!



感谢语


在念初中一时我曾经对先父许下诺言,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名大学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印尼时,遇到反华逆流,无书可读,到了大陆赶上“文革”又没机会念书,后在香港成家,回印尼起步立业,又把时间虚度在小小的创业上。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时代也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去不复返,弹指间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美梦毕竟还是梦,难成现实,看来念大学的理想今生休想实现,取而代之的是朝九晚五忙碌的工作以求一家之温饱。偶尔兴发写写“豆腐干”,却难登大雅之堂。当初的豪言壮语只换来如今一声声的吁叹。
过去的岁月毕竟是逝去的时光,那时发生的故事可以让人哭、让人笑、让人留恋或厌恶。人生苦短,人的精力也有限,真正想成就大事的人,应充实自己,而不是只顾求财,放弃求学,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更不能不择手段,违法或损人利己。人生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和生存技能,才能在山高水长的人生之路上有所作为,立于不败之地。
我作为一个输在起点的人,在人生的起点去尝试一个接一个的失败,接受一个又一个失败的打击。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在商场中打拼的企业领导者更是如此,失败和侮辱如影随行。笔者几次在生意上失败的体会是:领导者应该能够忍辱负重,勇往直前,还要能看得开、放得下;不能因为失败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了目标,为了明天,吃点苦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不也是一种值得的经历吗?市场竞争大残酷了,只有能承受打击和失败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笔者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这方面的压力更大,一切作业及制度都未步入轨道,每天都要为未来的不定性焦心苦思。如果没有我妻子温勤芳的默默支持,我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妻子。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无尽的关怀、鼓励和支持,默默地付出着。
2003年,笔者参加母校刊物《巴中文苑》的编辑工作,认识了同校52年届的大姐丘瑞霖老师。在丘老师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参加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文学系的函授专科班。2006年,终於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以6A1B的成绩专科毕业了。接着,丘老师、徐敬能老师以及专科“班主任”冀幼华老师又鼓励我向本科进军。如今,我又被委任母校巴中校友会出版部之职,挑起副主编的重担;而且在厦大印尼校友会成立之际,我又被聘为副理事长之要职。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是义无反顾的事,肩负重任的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充实自己,提高素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没有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怎会有幼苗的绿意?这些荣誉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结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敬爱的老师,当我本科毕业并通过论文答辩是,这份荣誉是属于您!
感谢辅导HSK汉考的黄礼枨老师,感谢循循善诱的丘瑞霖老师,感谢前北华小学徐敬能校长的鞭策,感谢来自北京的冀幼华老师多年来的教导,使我有长足的进步。感谢千里迢迢来印尼辅导的厦门大学的黄香山、陈荣岚、连志丹、常大群、刘强、周轶、刘小斌、张桃、王梅等老师,感谢黄鸣奋院长对我的耳提面命,感谢批改指正我的考卷的老师们,感谢巴中校友、厦大本科班同学、印尼厦门大学校友会学长们的鼓励。

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刘小斌老师,不厌其详地指点,遂在一年内完成这篇论文。

若比邻图片共享: 免费,无限空间,流量

插图(1) 没有“一字形”加强筋的他家产品
插图(2)爱佳设计的“一字形”加强筋
插图(3) 正在施工中的工程
插图(4)爱佳“怪”产品独领风骚
插图(5)爱佳产品“一枝独秀”



注释:
注1:明代状元杨慎《临江仙》;
注2:《道路与梦想》推荐序1;
注3:《三国商学院》第175页;
注4:《国际商务汉语》(上册)第21页;
注5:《文学基础知识》第11页;
注6:《文学基础知识》第77页;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北京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二次印刷;
2、《三国商学院》,我识出版社胡忠信编审、刘安华编著,2005年3月十二刷;
3、《三国人物》,齐鲁书社,台湾,龚弘著,2005年1月1次印刷;
4、《话诸葛解读三国》,苏州大学出版社,贺准城著,2004年2月第一次印刷;
5、《烧烤三国》,方圆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陈东升编著,2004年12月出版;
6、《说三国》,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沈伯俊著,2006年3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7、《虚实三国》,湖南人民出版社,胡斌著,2006年1月印刷;
8、《三国人物(掌握人心,成功管理) 的活性经营术》,台北神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谭良啸著,2001年11月初版一刷;
9、《四大名著人物点击与知识问答》,吉林文史出版社,董海龙著,2005年1月第6 次印刷;
10 《曹操争霸经营史》,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文德著,2005年3月1日二版四刷;
11、《危机管理》,北京当代出版社,平川著,2005年1月第一次印刷;
12、《诸葛亮日记》,北京九州出版社,迟双明著,2004年8月第三次印刷;
13、《支持你成功的12种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鹤明著,2006年7月第一次印刷;
14、《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北京中信出版社,王石、缪川著,2006年1月第一版;
15、《拿得起放得下》,中国物资出版社,马银春著,2006年8月第二次印刷;
16、《输在起点,赢在终点》,深圳海天出版社,钱马麟著,2006年10月第一次印刷;
17、《唐诗三百首》,扫叶三房印行,清?蘅搪退士编订;
18、《文学基础知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19、《国际商务汉语》(上册),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