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权威

夏 之 秋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很有道理的,人只要一出名,大家就会把目光盯住他,各种各样的评论都随之而来,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赵忠祥、倪萍当然是“名人”,所以他们的著作一问世,四面八方把焦点都集中到他们的身上,若是“凡人”,就没有这种荣幸,当然也没有这么多的麻烦。

季羡林教授,不仅是名人,而且也是权威。在他的《牛棚杂忆》中,据说有人找出了28个错处,不管吹毛求疵也好,豆腐里挑骨头也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差错总是难免的。既然能够被识者看出来,那就指正无妨,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出来,披露于报端,可使大众受益,长点语文知识,有何不好?权威尚有28个错处,那么名人有280个错处也就好理解了。至于像我这样的凡人,如果写书出了2800个错处,大概也是在情理之中,识者指教,重金难买,人家费心查找,不取分文报酬,应该感激才是,又何必耿耿于怀。古人宽宏大度,对“一字之师”尚且感激,人家指出多字错误,当然更要感激万分了。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吾师。”三人中尚有师,千千万万读了名人书的读者中,当然就有千万个“师”,天外有天,人后有人,有识者出来指教,应该是莫大荣幸,根本用不着去害怕什么“批评”、“指责”。虚怀若谷者恐怕连感激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汉语博大精深,有多少人能够去读大学中文系的?对于汉语中的词句,用错和理解错是常有的事,如若被识者指出,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应该想到人家是好心好意。如果明知不对,又故装不知,不给你点明,让你永远错下去,表面上给你留面子,实际上这才是误人子弟。所以我们有错,不必计较人家的批评,改正就是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当然,瞎批评、乱指点的人不是没有,但那只是露出批评者自己是无知的。“谦受益,满招损”,这话是一点不错的。

.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