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夷 山 剪 影

(二)


刘 晋 垣


    有一位外国人只身到中国去旅游。有人问他中国那么大,不怕迷路吗?他说如果我迷失的话,我就告诉他们请送回我的家——武夷山。


一线天/虎啸岩:一线跨碧红,八景集天趣。


    一线天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灵岩巅顶斜覆而出,覆盖着灵岩、风洞、伏羲三洞。岩顶裂开一罅,长约100余米,宽不及1米,人难攀登,从右边的伏羲洞探身入内,可见一线天光如跨空碧红,佛光裂空而下,如此神奇,实为鬼斧神工所作。武夷山一线天是全国一线天中最长的,最窄处只有2尺2,我们须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常可见到稀有的哺乳动物白蝙蝠,为我们平添一份奇观。可惜当天天色昏暗,又没有事先准备手电筒,考虑到安全第一,全队人马只走进了几十米就决定引退。虽未能一览到底,总算身历一线天之境内,目睹造物者的鬼斧神工,可谓不虚此行。

    武夷山有大一线天和小一线天两处景点之别,千万不要弄错地点。小一线天位于云窝之中,其岩背一长形裂痕清晰可见,因洞内天光逊于武夷山南的一线天,故名小一线天。

水帘洞:飞泉蕴岩茶,翠峰拥禅寺。


    这景区包括以水帘洞为中心的四周围景点、以大红袍茶树为中心的茶文化景点和以天心乐禅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景点等。

    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100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100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正是“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蒙,宛如一幅诗意朦胧的山水画,别有一番韵致。远望大幅石刻“自古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帘珠”,与瀑布相映成趣;崖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两字最为著名。沿崖间有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教堂和清微洞真观。

    被誉为“茶种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在九龙窠最一窠岩脚下。九龙窠是一个幽深的峡谷。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匆匆簇簇的茶树。大红袍茶树因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再加上茶农细心管理,精细制作,而具有独到的品质,具有“茶种之王”的美誉。

    前往瞻仰天心永乐禅寺的路上有依岩雕琢而成的弥勒佛岩雕,岩石弥勒佛高12米,宽13米,右手捻佛珠,左手抚膝盖,妙相和蔼。佛像背倚一块峻峭岩石,石上勒一“佛”巨字,落款为“康西御笔”,系撷取康西墨迹而镌成。在回程中偶尔中看到路边岩石上有刻两行字:“到此般般放下,从此步步高升。”警世之句,发人深省。

武夷宫:琼宫枕门户,大王驻幔亭。


    武夷宫景区是武夷山的门户,有武夷宫、大王峰、幔亭峰、仿宋商业街及茶观、朱熹纪念馆等景点。

    武夷宫又名冲佑观,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大王峰位于武夷宫后,巨峰孤兀而立,四面如削,只有南面断裂出一条深邃的缝隙,被称为“武夷三险径”之一。幔亭峰与大王峰并肩而立,在幔亭峰半山,有一块巨石,浑然方正,上大下小,可坐数十人,传说是仙坛神仙在次宴饮歌舞的传说,引发了文人墨客无尽的诗情画意。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曰:“只得流霞泛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不甘落后,其诗曰:“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武夷宫一带建有仿宋古街和碧丹酒家、茶观等仿古建筑,可供游人尽情观赏和吃住游乐,善于书画的宾客还可以在“名人赞名山”展馆内留言题诗作画,不亦乐乎。我和同队三人登上翠烟小肆,再来一壶武夷大红袍,品尝香茗。

桃  源  洞


    山穷见洞天,峰高数三仰。桃源洞又名小桃源,景区以风光近似武陵源而得名。石门上石刻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渔郎来问禁”。相传是一隐士根据“仙凡在此对弈,樵子战败仙翁”的故事而写的。

    四次畅游武夷山,总是未能如愿去大峡谷生态漂流,来一个挑战自我的勇气,来一个惊心动魄的跨越,投入其怀抱,体验那深刻的内涵。看来还必要再次品味武夷山的最充满刺激的游览插曲。

    如果说丹山是武夷山的铮铮神骨,那么碧水便是武夷山的奔腾血脉。没有水的灵性就没有山的神韵;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立,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这是大自然对武夷山的恩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那一碧如染的九曲溪,全长19华里,犹如一条玉带盘绕山中,恰是一幅巧夺天工的天然画卷。

    武夷山水的朦胧之美,更别具情趣、别具意境。武夷云雾,气象万千,神秘莫测。那或浓或淡、或动或静的云海雾潮沿着岩峰山势一路铺展而去,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浩浩长卷,有的淡如薄纱挂在岩峰之间,有的浓似泼墨挥洒在沟壑之中,有的如激浪在翻滚涌动,有的似轻波淡泊悠远。风姿万种,多姿多彩,无限情趣和意韵尽显其中。

三教并存聚名山


    武夷山,是中国继孔子之后,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立的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讲学前后长达50多年。武夷山,还是婉约派柳永的古里。成为继泰山之后又一座思想文化名山。武夷山的自然景观是文人景观的依托,而武夷山的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的内核。武夷山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精神陶冶,而武夷山的人文景观给人以心灵震撼。

    儒教:在武夷山最突出的代表是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创闽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他在武夷山生活50年,潜心著述,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留给子孙的座右铭“非淡泊,毋以明志;非宁静,毋以致远”。儒家的经典《大学》上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似而后能得。”儒家主张“中庸治国”。所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年来更惑青苔路,欲扣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憎。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著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猷留夜籁传晓风。”足见朱熹徜徉在佛学的心性时日。

    佛教:武夷山之南虎啸岩下有“天成禅院”,武夷山之北天心峰下有“永乐禅寺”。禅宗主张出世,修来世,讲因果。主张净土信仰,西方有片净土,极乐世界。主张参禅悟道,强调入世重视现实人生,以达顿悟,居家也能成佛。而悟从静得,静虑修心,专注一境,心诚意静,才能达到内心空无清静便是佛,“心即是佛”。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则天实际执掌皇权期间,佛教受到了至高无上的推崇。武夷山接笋峰下的石堂寺便是佛教在武夷山的第一座寺院,始建于公元618年,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大发展,唐代开创了一个全盛的局面。

    佛祖的宇宙观解释为风土水火是构成大千世界的四大要素,并认为在理念世界里,风主智慧、土主愿望、水主慈悲、火主行动,于是塑造了四大普萨分别司之,清风习习五台山、群峰林立的九华山、四面环海的普陀山和佛光时现的峨眉山象征地成为佛教的道场。

    在唐代,武夷山诞生了一代高僧劈支(扣冰)古佛。他“夏则衣褚,冬则扣冰而浴”,清苦修行,历尽艰辛,终成正果,成为中国古代为数极少的真正参悟到禅宗真谛的大师,被尊为古佛。在武夷山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迎古佛的蜡烛会成了民间最隆重的盛典,延续至今,长盛不衰。武夷山成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和影响的无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武夷山被称为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

    道教:在武夷山三教中,道教占主导地位。武夷山清溪九曲、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大多按道教意志命名。真是“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道教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清静无为,清淡避世。“清静谓之正”、“水静则明烛须眉。水静犹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虚惊恬淡,天地之平,道德之至。”主张必须顺应自然,从身体静修开始,修炼在于修心,修心在于静,静则生慧,长生不老。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百病不生。

    从天心禅院回酒店的半途中,有一巨石如守门神般站立在路旁,刻有“登斯台莫潦倒拜几拜,覆此地试仔细思一思。”道出了无限的禅语。

    走进大武夷,山川秀丽,景色神奇。携着轻松自如的心态,怀揣乐于尝试的好奇,一路走走停停,细细品味大武夷地区的山秀水和千古文明……

风洞


一代理学大师朱熹


    去武夷山旅游,别忘了瞻仰朱熹的石像和参观朱熹昔日的学堂。

    这位理学大师在武夷山一住就是50多载,他的心已经和武夷山水连成一体。备受敬仰的武夷精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以自然为师的大学。理学无时不在地飘荡在武夷山的上空。

    朱熹和陆游、辛弃疾被尊为“武夷三翁”,即陆放翁(陆游)、辛瓢翁(辛弃疾)、朱翁(朱熹)。三翁在武夷山邂逅,不仅都因为力主抗金,拒斥议和,怀有相同的抱负,因而肝胆相照,同时对武夷山水同样钟爱有加,可谓都是性情中人。后来,陆游与朱熹结为莫逆之交。

    朱熹兴修“武夷精舍”竣工,前往贺喜的高朋云集武夷山中。陆游因路远体衰,只得遥寄贺诗《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蝉蜕岩间果是无?世人妄想可怜渠。有方为子换凡骨,来读晦庵新著书。表白了陆游对朱熹的崇敬。

    坐在朱熹的“武夷精舍”的求学殿堂内,与古代学者们的石像一起聆听一代理学大师的讲课,我仿佛穿上古装的学生,在全神贯注朱熹在神采奕奕地诠释理学,讲解博大精深的大道理。

朱熹学堂


武夷山庄


    友情处处都无价,任是天涯是比邻。这是对武夷山庄最好的评价。

    我第二次去武夷山是在朋友的特别推荐下下榻在武夷山庄。山庄座落于文明遐迩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幔亭峰簏,比邻核心景点武夷宫,与武夷山国家级旅游渡假区一水之隔。山庄坐地百亩,依山傍水,环境清雅,是武夷山地区最具规模、最高档次的旅游饭店。被誉为“武夷国宾馆”。
    山庄的建筑巧妙地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的设施相融汇,成就了建筑学界经典的武夷风格:秀而野、巧而朴;精微而寓宏放,古趣而饶新姿;瞻其外、错落若雪鹭霜鸿;入其内,朗净如澄潭秋月;长廊的每一个圆木柱都精雕细刻诗情画意的对联:“古木阴浓夏亦冬,飞泉响落晴疑雨”、“俯察闲云傍石流,仰观夕鸟冲烟度”、“瀑声忽送千峰雨,雾气常阴万木烁”、“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溪光倒照青山碧,瀑溅雾重穿洞绿”、“茶烹烁色泛瓯黄,壑涌云潮屋似舟”、“溪摇万顷碧琉璃,山涌千层青翡翠”,道尽了武夷山庄最美的焦点。

    独具匠心的客房布局的温馨舒适、高标逸韵,每一扇窗外都是一卷天然山水的“画幅”,花木交荫,鸟鸣泉吟,置身其中,超然脱俗。我们选择房价988元的豪华标准间,靠朋友的关系优惠五折,享受了4天的国宾服务。真是:“泛舟九曲如仙境,借宿山庄忘客身”。

    山庄设有“夕照珠帘”、“田园乐”、“虚洞生香”、“飞翠流霞”等中、西餐厅,我在具有特色的闽北风光品尝了“幔亭宴”,“蛇宴”、“菇宴”及“山珍荟萃”等菜肴,真是口福不浅。由于该山庄生意兴隆,房位有限,朋友们如要去武夷山,不妨事前通过旅行社或电邮预订武夷山庄,以免相偶。

    晚餐后,朋友带了名贵的武夷山岩茶在一间精致优雅的茶室里品茶。他说武夷山的人都会喝茶,个个都是品茶高手。朋友滔滔不绝地讲解茶的知识和艺术,我惊叹于这土生土长的、貌不惊人的武夷山土人竟然有如此渊博的茶的知识。我再次明白“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小竹林——黄柏溪


    今天,这位“茶师傅”(我对他的尊称)带我在小竹林吃午饭,吃的是当地人的农家小食。菜馆的建筑很有特色,以纯木结构组建成一座别致的农舍。有点像苏门答腊岛北部的BATAK居民房。四周围竹林映翠,凉风习习,顿觉心旷神怡,食欲大增。以下是餐后我要导游列出菜名:文宫菜:红菇炖番鸭、茶菇炖水鸭、姬松茸炖土鸡、土笋干焖肉、炒双冬、冰茶石琳、清炖石琳、铁板山鹿、锅仔山鹿、干烧野猪蹄、铁板野猪肉、药膳皇帝煲,风味兔子眼鱼;菇类菜:请炒喇叭菇、清炒龙爪菇、素酿草菇、四菌酿豆腐、干锅茶树菇、椒盐茶树菇、蚝油猪肚菇、什锦菇煲、串烧山菇;另外还有:凤凰献宝、四珍米粉团、煎藕纳底、武夷四宝等等。大家如有缘去武夷山,不妨去趟小竹林或到武夷山市南门街26号《王氏私房菜》小馆一试,廉价食美,且色香味俱全,包君满意。

小竹林


下梅村——文化历史名村


    颜色淡去的天际,绵延不断的青色山峦,盈盈如玉的绿色水流,汽车在公路上穿行。从车内往外看去,好像一切都是碧绿的,但又绿的层次分明,深浅皆沁人心脾,相极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画,一切都静得让人感动!

    这是一个很多人还很陌生的古村,但有着千年古老的骄人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他见证了闽北乃至福建的历史文明进程,他曾经是“隔溪灯火团相聚,半是渔舟半客船”的闽北通商大埠。

    面包车载着我们从小竹林直奔下梅村,距市区约12公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达村公所,汽车在一个水泥广场旁停车。只见东一堆西一堆如山般的烂橘子,在空旷的土地上发出难闻气味。一位老妇挑着两箩的橘子自夸地说本地的橘子美味可口。我花十块钱买下10粒橘子,太便宜了!可是,我尝了一口,橘子如酸梅不堪入口,真实了便宜没好货的道理,也悟出了橘子无法外销的缘故。

    这里的导游是临时找来的,我们便在一间简陋的旅游招待所坐了片刻,买了参观卷后由一位穿红色外衣的年轻女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村中名胜景点。她说干这种工作是没有月新的,每次带游客兜一圈只能赚20元,只靠客人们的小费来补贴家用。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建豪宅70余幢。下梅村也是晋商万里茶路贩茶起点,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据市志记载:最多每日行舟达300余艘,

    下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明清风格的古民房分列在川流不息的梅溪、当溪、布列溪畔的古村、古街、古巷、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镇市、古朴民风,构成下梅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讲学。胜任过化,儒雅传世,此后,村中明市迭出,斯文一脉,源远流长。

    这是一个写满历史的古村,村里遍布着无数厅堂大宅,无数墨宝圣迹、卷轴书画,宗祠神庙,墙上砖雕石刻,屋内雕梁画栋,使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达到完美的统一。

    我走马看花参观了下梅村最具代表的古民居:邹士大夫第、邹氏家祠、邹氏化楼、程氏隐士居、西水别业、方氏参军第、达理巷和陈氏儒学正堂建筑群,布局考究,东阁细想,楼台歇屋,一应俱全,外部以高大的封火墙护舍,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十分精湛。每座民居的大门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体现主人的富贵和豪华。木雕主要在窗户,房梁的斗拱、雀替上。图案多以风雅、吉祥的动物、植物、民间人物故事为主题。其工艺高超,感化教人,充分体现了人们“忠孝持家、读书处世、出将入相”等儒家思想。令人浮想联翩,赞叹不已。这些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据说当溪夜景更令人流连忘返,下次再去武夷山,非选晚餐后才去下梅村,以观虚实。

下梅村邹氏家祠


下梅村溪边居民村


闽越王城——一个民族的叹息


    早在未去武夷山之前,就知道武夷山有一座王城古迹。第一次去武夷山时,就指定导游安排我去瞻仰闽越古王城遗址。在一个残阳的黄昏,穿越过两千多年的时空,来到了曾经栖息着一个盛大的王朝,走进了横躺着的一段苍凉的历史。我的脚正踏在这座依山面水、虎踞龙盘的王城遗址上,让我感觉到汹涌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的脚步从远古走进了我的身旁……

    中国庞贝城,华夏第一井。一座王成的遗址,往往可以理解为一个朝代穿越了时间的界限,投射在现代空间里的倒影。

    武夷山闽越王城,又名“古汉城”、“闽王城”,为武夷山2000多年前消失的历史文明提供了有力的见证。它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被史学家称为“江南汉代考古第一城”,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又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中国的彭贝古城”,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科学考察的绝佳去处。

    闽越王城位于武夷山南麓,坐落在枕山抱水的丘岗上,青山环抱,崇溪绕流,总面积4.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千六百年后永乐帝在北京建成的紫禁城面积的三分之二,系闽越王无绪受封于汉初高祖刘邦时营建的一座王城,是透视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走进武夷山闽越王城,每一块砖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每一片瓦都是一首久远的歌,向您诉说千年的辉煌和沧桑。走在闽越王城之中,收入眼中的是一片荒草、灌木、断壁。再也没有宫殿,没有花园,没有屋宇。他所留下的惟一有实用功能的是一口王宫古井。那一泓清泉,是西汉时期王宫御井、发现最早的、当时最豪华的王宫浴池,自两千年的闽越王城涌流至今一直未断。许多游客争着饮用从木桶提上来的井泉,我也尝了一口,清冽甘甜。中国秦汉以前古井多已干涸废弃,唯有这口井还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可称得上“华夏第一井”。

    闽越王城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布局庄重、严谨,主次有序。曾定飞檐重叠,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非凡气象,再现了汉代闽越宫苑建筑艺术的神韵。大门内的闽越王立像是闽越国第一代执政王无诸的雕像,无诸是越王勾践十世孙,是福建史上最高统治者,后人称之为“开闽始祖”。

    这座王城的遗址是持续了九十二年的闽越王朝的缩写,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深远意义自不待言。“江南第一城”越闽王城早已被埋藏在萋萋芳草丛中,只有蜿蜒于连绵起伏山梁之上的古老城墙的轮廓仍然依稀可辨,而曾经那样气势磅礴的宫殿只剩下遍地的残砖碎瓦和高台鳞次沟堑宛然的遗址。不禁让人在“断壁衰草寒烟里”想象庑廊飞檐、舞榭歌台的壮观繁华景象,聊发登临怀古之幽情。

    在自然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有机会躲进历史影子的覆盖而长时间保持阴凉的部位,把自己安置下来,倾听这个民族再一次飘落在武夷山磅礴而沉重的叹息声,从而呼吸古代新鲜的空气,也不失是生命的另一种补充。

茶味人生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自古名上出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武夷山所产之茶历史悠久,品质友谊,唐时的武夷已被朝廷奉为“名山大川”,武夷茶随之也被奉为珍宝。幽香醇厚的岩茶,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华夏大地。特别是清代创制出的岩茶(即乌龙茶)更是深得世人青睐赞赏。武夷岩茶被茶界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是得益于岩茶丰厚的茶文化和高雅的茶艺。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列为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南朝时,武夷岩茶被称为“晚甘侯”,想起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此佳茗似佳人”的两句诗,足见1500年前武夷茶在文人心性中的分量。

    岩茶的传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要经近二十道工序。其倒青、凉青、做青、走水、还阳、闻香、揉捻、水焙、焙火等工序都考茶师的经验。特别是做青更是难上加难,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这是永恒的道理。因此,做茶高师,在武夷山古今都受到崇敬。

    武夷山历史上的唐代煮茶、宋元代的注茶、斗茶、分茶,明代的泡饮散茶,清代的乌龙功夫茶,都沉积着武夷茶品饮艺术的发展史。

    品茶讲就环境、茶具、水质、技巧、礼仪、艺术。品茗不宜人数过多。五六人就嫌多,七八人则是喝茶解渴。品茶先品人,品茶讲人品。品茶者心境要平和、矜持、不躁,这是茶。之精神、茶之风韵。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水质上乘。“活火煮沸水”,即用有焰无烟之炭火煮流动之山泉。冲泡岩茶宜用沸开之水,方可迅速出味。

    儒释道,传奇、传神、传真;山水茶,洗尘、洗心、洗魄。

    爱国诗人陆游原本嗜酒,早年就有诗作“孤村薄暮谁从我,惟是诗囊与酒壶。”到了武夷山之后,陆游就不以酒神杜康自况,却以茶神自比,“桑苎家风君莫笑,他年犹得作茶神。”以诗会友,以茶待客,成了陆游生活的无限乐趣:“含英咀华,早预蓬莱道山之选;飞英腾茂,暂为治中别驾之行”。

    中国的茶文化集中体现为广博、散淡、恬静、闲适,很容易让人获得暂时的自由生命,总为渴望走出现实世界喧扰的人们所津津乐道。林语堂把茶当作是心灵的释放和友谊获得的凭借,喝茶以客少为贵,“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仓颉在造字时,就暗含了茶的自然心性。茶字的构成:人在草木间。这已经极为明确地让茶来承当人类融入自然的历史使命。在吃喝玩乐中,吃是生存的必须,即使讲究一点也不过是物欲的延伸。而喝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命质量的提升。 喝茶一般被认为是最平淡的,然而却是最有韵味的一件事。茶的气围,让人在喧扰的尘世里找到一片干净的天空。

茶魂


九  龙  窠


    茗香浸青绿,宾朋聚武夷。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一条小溪如一条巨龙逶迤其间,故名九龙窠。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碧水丹山酝佳茗——茶王大红袍。

    武夷山人不但擅长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我们去御茶园观赏茶艺小姐的表演。大家游览武夷山千万不要错过去御茶园观赏高雅品饮的十八道“武夷山茶艺”,这是茶艺小姐在表演后给我的十八道茶艺美名:
    (1) 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2) 叶嘉酬宾:出示武夷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之武夷茶代称,意为茶叶嘉美。
    (3) 活煮甘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4) 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5)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6) 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松动出味。
    (7)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8) 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即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的一方石刻。
    (9) 若琛出裕: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壶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10) 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刮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水中。
    (11)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关公以忠义闻名,而受后人敬重。
    (12) 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即稳当又雅观。
    (13)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韩信足智多谋,而受世人赞赏。
    (14)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15) 喜闻幽香:即嗅闻岩茶的茶味。
    (16) 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7) 游龙戏水: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仿若乌龙在戏水。
    (18)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裁制佳茗的恩典。

    品茶时,应先嗅其香,再看其色,三品其味,后观叶色。品茶是精神感受、高层次文化享受,因而要慢酌细 ,徐徐入口,并吸气使茶水转动,来感觉茶水滋味。品茶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交友联谊、沟通情感的好形式。以茶会友、和敬谈心、说古论今、吟咏诗词、探究茶道、切磋茶艺、熏陶茶德……一边品着怡人可口的大红袍,一边欣赏着茶艺表演和优美的武夷歌舞,这样的感受神仙也会羡慕。

     这一带巨峰崔嵬,敞洞空灵。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峡谷风光,气势非凡,飞瀑悬垂,实是洗心濯魄之所。

北斗一号——大红袍


    位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除山水风景引人入胜外,还有颇具人文色彩的岩茶之王“大红袍”,更令游人向往。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武夷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红袍除去那层浓厚的神话外衣后,看他们孤立于悬崖峭壁之情景,就会觉得现实环境中的大红袍,不过六株太普通的岩茶而已。真是有点“不看终身遗憾,看后遗憾终身”的感觉。两次去武夷山,总是遗憾归来,遗憾未能尽读武夷的精髓,遗憾未能找到真正了解大红袍在风运动荡得文革期间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次重游武夷山,真得被我撞见了老茶农。我们就在大红袍近处的茶舍里聊天,他一边沏茶一边吃茶叶蛋,细细地道出了一段大红袍的沧桑史……

    1966年初,“破四旧,立四新”拉开了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序幕。公社通知说茶农也要“破四旧”。当时的村名叫“鸡母林”,没有政治色彩,他挖空心思想:郭沫若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倒不如把村名改为“桂林村”。就这样,桂林村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桂林已是武夷山下的“中国武夷岩茶村”。

    造反派集中火力,对生于九龙窠的岩茶“大红袍”发起进攻。他们认为“大红袍”‘四旧’味很浓,有帝王服饰的影子,而且传说故事又与封建科举时代的“中状元,加红袍”这一“四旧”有关,是牛鬼死神之列,非破不可!顿时,“大红袍”成了众矢之的。于是,红卫兵来到“大红袍”茶树前列对宣誓,举臂喊口号。他们激动地振臂高呼:“‘大红袍’是封资修的毒草,必须坚决铲除掉!”他们从农家里抢来柴刀,要攀上岩崖把大红袍茶树砍掉。这鲁莽的举动吓坏了茶农,他急中生智上前巧妙地阻止:“大红袍是最珍贵的武夷岩茶,连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都喝过,谁砍掉这革命的茶树,谁就是阶级敌人!”红卫兵一听毛主席也喝大红袍,脚都软了,只好作鸟兽散。

    虽然躲过了这难关,茶农们认为还是得想办法把“大红袍”改名,以确保安全。后来,毛主席发表了《咏梅》“梅花欢喜满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词,梅在文革时期是非常革命化的植物,梅当时也是红极一时的政治符号,梅花象征革命。于是“大红袍”改名为“大红梅”。

    但是,喜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侨发现出口贸易中的岩茶“大红袍”怎么不见了?而且换成了“大红梅”?“大红梅”与“大红袍”风马牛不相及,实在令海外侨胞费解。于是,他们提出要把“大红袍”更改过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所产生的误解。这时,一部电影《红岩》让困惑已久的茶农兴奋不已。《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把“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不是很理想吗?虽然这更名带有几分荒唐,但毕竟大红袍的生长环境与“岩”密切,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大都是赤红色。于是,大红袍又有了第二个新的革命化名字“大红岩”。

    与“大红袍”一同被更改的茶名还有“铁观音”。观音是典型的封建主义代表,自然也在“破四旧”之列。与“大红袍”命运一样,“铁观音”更名为“铁冠音”,更名不更音,却淡化了观世音的形象。

    “破四旧”高潮后,为武夷岩茶更名的笑话自然停了下来。茶业生产部悄悄恢复了“大红袍”和“铁观音”的原名。他们选育出了“北斗一号”的岩茶新品种。“北斗星”又是文革期间革命方向的象征,洋溢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自然迎合了政治形势的需要,新品种茶一问世便红极一时。

    历史总会留下一些啼笑皆非的往事,大红袍险遭砍伐与更名就是一例。时事沧桑,如今“大红袍”又遇盛世尚茶的时代。回想“文革”浩劫,多少人文历史与珍贵国宝被毁,“大红袍”母树能在文革浩劫中幸免于难,实在是武夷山的一大福分。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喜爱,人文底蕴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大红袍”成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牌象征。

岩石山的6棵大红袍


九  龙  窠


    每次到大陆去旅游,总是免不了要“与地奋斗”挥杆几下,测试自己的球技。

    第二次去武夷山时,我就已经窥视刚新建不久的球场,来个走马看花。从此,挥杆武夷山水的念头就在我心中萌生!

    在人间仙境武夷山,一颗叫做高尔夫的种子正在发芽!这次巴中高尔夫球队共20余人,除尽赏世遗风光外,我们用特别的“挥手”告别仪式,挥杆一草千里的武夷山水。

    武夷山风景高尔夫俱乐部距武夷山市区12公里,离武夷山机场只5公里远,仅需8分钟车程,位于集天然景观与人文史观于一身、被冠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桂冠的旅游胜地──武夷山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2480亩,是集综合休闲、会议、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公关高尔夫俱乐部。其包括18洞国际标准山地高尔夫球场、国际高尔夫学校、2.3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式豪华会所、大落差练习场、10万平方米高尔夫别墅等。

    武夷山风景高尔夫球场为国际标准18洞山地球场,球道全长7038码,标准72杆,是国内为数不多、毗邻国家4A级风景区的山地球场之一,演绎山地高尔夫球场的妩媚妖娆。

    球场区别于平原和海滨球场油画般的平面风格,武夷山风景球场纯粹利用自然天赋的丘陵地型打造出山地高尔夫特色;终年气候宜人,让武夷山的一年四季都是球友的最佳打球时节。

    球场面向大王峰,眼望玉女峰,与风景区隔岸相望,壮丽崔巍的武夷风光成为球道天然的远景屏障;顺山势走向,设纵深沙坑,缀人工湖泊,落差近35米的倾斜球道将球场挑战性、专业性和观赏性完全结合。

    18个洞分别以优美的文字冠名:春衿碧野、武夷乡韵、玉阶添香、木兰留香、清芬览下、热带风情、竹海栈道、平阳揽胜、红豆传意、幽谷知春、斜阳秀色、丹霞石景、层峦叠翠、秋语芳华、湖光山影、红峡飞瀑、琼姿傲冬和富贵满堂。18条球道,18根名称,用诗情画意阐释别具一格的意境。18种意境,诠释高尔夫的惬意人生。

    拥有10万平方米的山地高尔夫度假别墅与武夷山风景球场相互为风景。别墅包括酒店公寓、私家酒店和企业会所,以自然为本,和山色呼应,在高尔夫的贵族气质中借武夷山曼妙景观做“壁画”,无论是超越纯粹居住功能要求和使用价值之外的别墅豪宅,还是错落有致、端庄典雅的花园洋房,皆是建筑在自然中延伸,并浸染神圣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化居住空间。我第一次享受住宿在拥有宽敞的房间里,那落地的玻璃窗挂着淡米色垂地窗帘,可以一览绿茵草地;室内的装潢堪称一流,色调的配搭简直是叫人心跳!大家度过了一个国宾式待遇的夜晚。

    一个人在异地他乡,心中常有些莫名的、难言的凄楚,说不清是怀乡怀土,思亲念友,还是怀念家乡的美景。我独自倚栏远眺,银河一片星光闪烁,心儿便随风吟啸,惆怅不知何时填满了思绪。今夜无眠,明天我又要远离武夷山,挥别武夷的一草一木。我无法把完整的武夷山水的灵秀流溢于字里行间。

    武夷山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四次投入她的怀抱还是未能熟读其深邃的内涵。她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山水之美,同时还在于自然在生命力的延伸和对生命的启迪与暗示。那种美不是抽象的,仍是可以品味的,是可以以各种方式纳入到自己心胸里。置身于这般的造化之境,心有灵犀的人就能超越当下的此间现时,心灵的漫游与求索就会不期然地步入感官世界所难以企及的彼岸之城,就会摆脱陈世物象的缠绕,进而让自己的心灵与无限之物产生对话。

    自然之美的真谛不是它的风景,而是它的性灵。武夷山的秀拔奇伟不在于它的天然使然,而在于它承载着亘古以来无数游历者的精神向度,在于它敛藏着已被人们淡漠的岁月留下的文化积淀,在于它袒呈着历史状态的一经一脉的写真。这里每一棵树,每一株草的自然性灵都因为有了道德涵养和文化品格,而变得比它的外表更为美丽。这里有一个和沉实不一样的世界,他用不着标榜自己,鼓吹自己,也用不着任何人的喝彩,更不需要华丽的饰佩。

    从武夷山水中汲取生命必要的汁液和性灵,把那里的溪水、林木以及流云和星空吸纳入我的心怀,铭记着那些被佛光法雨擦亮的刹那永恒,深悟自然馈赠与人类永恒的视觉盛筵。

    即使您已经走遍千山万水,饱览世界名胜古迹,但是,如果你还没有去游览武夷山,意味着在你那本旅游回忆录中仍缺少最精彩的一页。那么,建议你尽快补上吧!把武夷山民间传说和古代名人吟咏武夷山的诗词浓缩在其中,让你的人生旅途更加完美!

    第二天早上“茶师傅”送我两盒“大红袍”茶礼,龙袍似的包装盒封,显出了尊贵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朴实越感人,彼此间无需太多的言语,有时,也许只是曾经的一次萍聚,淡如君子,换来的却是无限暖心的温馨记忆。

    再见武夷山,望着这曾经被我翻阅四次的古朴厚实的“书”,心里有别样的温馨涌动……

    吃完早餐后,汽车满载着我对武夷山的眷恋,往下一个挥杆目标——榕城福州方向疾行!

武夷山


网页编辑:陈芷芳(2009.11)        






朋友,感谢您浏览~~~~
朋友,感谢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