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黎明和傍晚时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临床上将前者称为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后者称为糖尿病的“黄昏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生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生糖激素从零点开始逐渐增加,至凌晨 4∼6点钟可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了下午的5∼7点钟,又会迎来另一个生糖激素分泌的高峰。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其体内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也会出现两个高峰,因而能保证其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的升糖作用,因而容易出现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