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知多少

药物过敏反应又称为药物变态反应,是由于药物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表现。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有两个必要因素:过敏体质和药物的接触。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具这种体质的人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或更多。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常见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
1)药热:药物引起发热,一般体温在摄氏39—40,停药后体温可下降,但对退热药无效。

2)药疹:药物引起皮疹,表现有麻疹样、紫癜样、荨麻疹样等;其中剥脱性皮炎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据资料,我国近年来药疹的发生率占药物不良反应的40.8%。

3)血清病样反应:多在用药后十天发生,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

4)其他:过敏性休克、哮喘等。


(二)如何预防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由于药物过敏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若能在用药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将有助于预防药物过敏的发生。

1)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

2)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合理正确使用药物。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对有过敏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还应注意药物间可能产生的交叉过敏反应。

4)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应用有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

5)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低,用药时应特别慎重。如患肾病者需慎用重金属类药物。

6) 用药期间病人若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应立即停药。

7) 凡发生过药物过敏的病人,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药物的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日后再就医时参考。

8) 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投放市场前,须经严格审查,把好药品质量关。



(三)对《药物过敏反应》认识的误区

1) 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药物过敏有别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发生药物过敏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例如,众所周知的青霉素是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有的患者甚至在进行皮试时也有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2)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或虽同一厂家所生产但批次不同的药物(可能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例如,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3)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或用药后不久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过敏反应可能发生在用药后几天,但也有在用药后十几天、几十天、几个月甚至若干年才发生。

4)出现过敏反应后只需停药而无需治疗
发生过敏反应后,停药是首要措施,同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药物从尿中迅速排出;必要时还可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此外,必须加强观察,并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5)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6) 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有报导,一位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三十五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7)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8)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人认为只有西药才会引起过敏,中药不会过敏。虽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但是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为最常见。




大多数药品都有可能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只不过各种药物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不同。有病例报告显示,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遗传缺陷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药物过敏反应。遗传缺陷可能与其他因素一样,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具有多因子和多基因性影响。我们从目前已知的药物过敏反应的免疫系统机理发现,包括阿巴卡韦(抗艾滋病药物)、卡马西平(抗癫癇药)和别嘌醇(抗痛风药)在内的很多药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都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专家提出开出阿巴卡韦等药的处方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其HLA-B-5701进行基因分型,这样可以减少过敏反应。随着我们对人类基因组变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未来10年我们有能力确定更多与药物过敏反应有关的遗传因子。然而,在关注遗传因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环境的因素,对一个种群进行基因标记后所得到的数据并不一定适用于另外一个种群;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6年第21卷11期


陈芷芳写于二○○八年六月



 降压药引起的奇特咳嗽